『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文谥二十四武谥十八[1/3页]
“相信大家对谥号并不陌生”
曹七七忽然说道:
“谥法,是指追谥的准则。即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及品德,给予一个评定性的称号以示表彰。”
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孝王之后,方有谥法。
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
明清定谥属礼部。
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关于谥号,中国的谥法(本作諡法),产生的年代有许多的看法:有周公制谥说。
周公制谥: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名谓号谥。
关于谥号,有“文谥二十四武谥十八”之区分。
《明会典》记载最早出现了谥号固定的排序。
文官谥号:
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唐朝时,谥号最好的为“文贞”
宋朝时候,为了避宋仁宗名讳(赵祯),将文贞改为文正。(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宋到明清以“文正”为尊,
清只有八个人表了“文正”(但只表汉族官员(譬如:左宗棠),满族的一般最高荣誉是配享太庙)。且文正只有皇帝圈定。
清代仅次于‘文正’的谥号为:‘文忠’、‘文襄’ιΙйGyuτΧT.Йet
清朝赐文,最低门槛入过翰林。
武将谥号:
与此同例,与“武”
第一百九十二章 文谥二十四武谥十八[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