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举改革[3/3页]
文理二科,并命各地学子主动去州府县学宫学堂处登记自己是修文科还是修理科。
很多传统儒家也就是书香门第的子弟都选择了文科,毕竟对他们而言,即便多了史学、地理、时务与经济还有一门外文,但也比学什么格物化学生物强。wωω.ξìйgyuTxt.иeΤ
对于新式科举如何准备考试,朱由校也特地让学部颁布了下一次即天启三十二年的会试考试大纲。
殿试考试形式不必,依旧是策问为主。
同时,对于乡试与院试乃至府县试也由提学副使和各府州县正堂官即知府或知州知县颁布考试大纲。
这样也可让学子们按照考试大纲复习。
然而很多学子不会想到的是,因为很多地方官员几乎都是以前的理学专家,也就对文史极为在行,再加上做官这么多年,在时务和经济上也有了丰厚的经验,所以出的文科题除掉外文一道外都很难。
相反,因为很多地方官也不知道自然科学或者知道很少,所以出的很简单,譬如甘肃布政司天水府的府学理科格物一门的试题中就有天上有几个太阳这样的简单之踢。
即便是南直隶这样的科举大省,在院试理科题目中出的题也不过是筷子插入水中看起来是被折断成两根是什么缘由这样简单的题。
相反,在文科中,很多官员为展现自己的丰厚学识,把题目出的特部刁钻,好不容易有了史学一门,有官员直接出了南诏国因何而亡的题目,很多考生对此都是一脸懵逼。
等到天启三十二年的时候,甚至连会试文科会元也不过只得了四百九十四的分数,相反理科会试后的理科贡士平均分都在五百以上。
于是,这也促进越来越多大人转文投理,不过这也正中朱由校的下怀,毕竟一个国家最基础的还是科学生产其次才是高尚灵魂的塑造。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大明皇帝朱由校还是得把目光聚焦在东南亚半岛的战事上。
第五百七十七章 科举改革[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