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尾声 江山如画  权倾南北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尾声 江山如画[2/3页]

  ,这两把刀还真的挺好用。

  当大汉新元九年,大汉军队北伐草原的时候,东瀛人和高句丽人组成的军队一路向前疯狂冲杀,几乎是亡命的打法,让原本以为以骑兵对步卒会占据绝对优势的薛延陀人吃了大亏。

  这就是一帮疯子!

  而薛延陀人是草原上出了名会见风使舵的,可不是亡命徒。

  所以最终草原一战,以薛延陀人向西迁徙告一段落,大汉拥有了对整个漠南和漠北的控制权。随之大汉工部在漠南草原上发现了大量的矿产,拉开了草原开发建设的大幕。

  除此之外,李荩忱也找不到别的能够收拢草原民心、让大汉彻底建立对草原统治的方式。

  大汉新元十年初春,西北汉军在裴子烈的统率下进攻西域。

  击破薛延陀部的大汉,已经掌控了整个草原,因此最后大汉对西域的战争变成了大汉通过吐谷浑、敦煌和草原三个方向夹攻。

  高昌便是扼守星星峡、独自面对从敦煌而来的汉军,尚且不能敌,汉军来了一个三面夹攻,这可真的要了老命了。

  很快西域各国臣服,大汉重设州府,宣告西域在离开华夏版图三百年之后,重为大汉所有。

  同年五月,大汉南洋舰队带着海军陆战队登陆天竺。汉军陆师在陈智深、戴才的率领下,自巴蜀、岭南等地挺进南中,接着穿过已经开辟出来的茶马商路,配合海军陆战队拿下天竺西部多处小国,算是在天竺站稳脚跟。

  而大汉这样做的首要目的,倒不是进攻天竺,而是先给天竺一棒槌之后,一口吞并已经被大汉三面包围的后世整个中南半岛——南边大海上实际上也有海军——这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林邑,别的一群还生活在热带雨林之中的蛮夷部落,自然没有还手之力。

  大汉之版图,在这一年,已然胜过历史上华夏任何时代。同时战火也已经彻底离开华夏传统疆域,在葱岭以西以及天竺东部燃烧。

  大汉新元十二年春,清波荡漾,从鸿沟一路向北,通过邺城延伸到幽州的运河终于修通,这也代表着一艘货船完全可以从最南方的番禺一路北上一直抵达燕郡,避免了海路的风险颠簸,另外也加强了南北之间以及中原和辽东之间的联系,辽东这一片黑土地,大汉自然是要牢牢的握在手中,运河的修通自然也意味着移民、开垦等等将会进行得更顺利。

  与此同时,一条从淮北经过青州直接抵达邺城的运河也在挖掘,以带动青州沿线的发展。

  大汉新元十三年冬,随着一声“嗡嗡”轰鸣,黑漆漆看上去其貌不扬,喷着蒸汽仿佛怪物的火车头,从洛阳城外开出,一路向东,行进到荥阳郡,一路沿着铁轨通行,试车顺利,代表着蒸汽火车这种新式交通工具在陛下当初于长安初次提出这个概念的八年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比另一个时空中提前了一千二百多年。

  最先修建起来的洛阳-荥阳线,既是为了方便把洛阳城和荥阳这个鸿沟一侧的重要码头城镇联系在一起,也是为了摸索试验火车的可行性,毕竟个中很多细节,李荩忱本身也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火车的运行成功,自然也就意味着之后朝廷可以大规模的铺轨,直到天下通轨,九州会被这一条条轨道牢牢地缠绕在一起。

  民族的融合、国家的向心力,也不只是说说而已,朝廷只有采取了实际行动,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大汉新元十四年秋,海军组织舰队南巡,发现海外陆地,向陛下进献各种珍奇异兽,其中就包括报纸上惹来很多人瞩目的袋鼠。

  大汉新元十五年春,大汉远征军兵分两路,一路从西宁郡和伏俟郡南下,在早就臣服的悉勃野部带领下扫荡整个高原,尤其是高原的西部,大多数还是汉人之前从未涉足的土地。而另一路从西域出发,越过葱岭,向南进攻大小勃律。

  入夏,两军会师小勃律,代表着大汉对于天竺的钳形攻势构筑完成,天竺已然是大汉的囊中之物。

  是年九月,天高气爽,李荩忱乘火车巡视冀州和青州。

  群臣万民,请封禅泰山。

  古往今来,唯有于国于民有盖世之功者,才有资格封禅泰山。

  秦皇汉武,显然都有这个资格。

  至于历史上因为签订了城下之盟、保住了老祖宗留下的一部分土地,就恬着脸去封禅泰山的宋真宗,在李荩忱看来就是个笑话。

  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有信心觉得自己这样做的,后人就会承认他的功业能够比肩秦皇汉武?しΙиgㄚuΤXΤ.ΠěT

  只有天下万民都觉得你有资格,你才有资格。

  李荩忱泰山封禅,问心无愧。

  因为他的确,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华夏。

  ——————————

  东岳泰山,五岳独尊。

  李荩忱在后世曾经爬上去过。

  而今日从红门拾阶而上,虽然远没有后世直接坐大巴到中天门来的舒坦,但是这条路李荩忱爬的并不艰难。

  从乱世飘萍到现在的宰执天下,他做到了。

  他走的路,比这泰山的石阶更艰难、更陡峭。

  不过走到半山腰,李荩忱看着中天门,还是忍不住吐槽了一句:“秋老虎,名不虚传啊,早知道应该再过一两个月来。”

  跟在他身边,陪着他一路爬上来

尾声 江山如画[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