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唐不良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百一十四章[3/3页]

  中抽调兵力。

  至少在赈灾上,不会在那个时候抽调救命的粮草。

  萧礼这些做法,简直是掘断大唐的根。

  此人究竟想做什么?

  武媚娘的脸色有些难看,扬声道:“说起此事,萧礼现在究竟抓到没有?”

  都察寺卿严守镜忙上前道:“各地都颁布海捕文书,臣也派都察寺探员追查,但至今仍没发现此人。”

  “废物!”

  武媚娘冷哼一声,眼中透出寒光:“不管用任何代价,一定要抓住此人,哀家要亲自审问。”

  “喏!”

  苏大为在一旁暗想:萧礼这二货以为自己是穿越者,便想颠覆他认为不公的大唐,想玩一场星星之火燎原的变革。

  现在估计也是玩农村包围城市那套,不知钻到哪个乡下地方蛰伏了。

  但这家伙心术全用在这些阴谋上了。

  根本没有堂堂正正去做实事的念头。

  再说时移世易。

  以如今大唐的识字率,你就算把全部高门贵族,满朝公卿全杀光又如何?

  把大唐推翻又如何?

  没有识字率,全部文盲的百姓,怎么在废墟上建立起新秩序?

  而就算能建立起来,又凭什么那些人不会腐化堕落,不会从屠龙者变恶龙?

  没有后世的工业革命,生产力上不去。

  就始终是人吃人的世界。

  资源就这么多。

  不向周边异族去掠夺。

  便会内卷……

  收起这些想法,苏大为再次开口道:“关中乃天下根本,务必充实,臣建言,从湖广抽调富余丁口,以实关中。

  另外粮草从各地征调,只怕也无法填补关中缺口。”

  这话还用你说?

  户部颜道礼,工部阎仲和眉眼一挑。

  看苏大为颇有种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感觉。

  论军事,咱们不如你。

  但户部和工部的事,您老也别掺和了吧。

  那是咱们的份内事。

  左相阎立本抬头看了苏大为一眼,又看向新帝李弘。

  却见李弘道:“苏郡公说的这些,朝廷都已经明旨在办了。”

  苏大为点点头:“臣还有一个帮助关中恢复元气的想法,供陛下和太后斟酌。”

  “讲。”

  武后大袖扬起,双眼盯向苏大为时,眼中别有深意。

  关中受重灾,虽不符合大唐和关陇的利益。

  但对武媚娘和李弘来说,却未必都是坏事。

  至少,关中军事贵族力量得以削弱。

  这也意味着,对皇室的掣肘更少一些。

  武媚娘行事,能得到更大的自由。

  这也是她明知萧礼所做之事,有极大祸患,却也没有出言阻止的原言。

  政治只讲利弊。

  并不看那些人命和数字。

  只要目地达到。

  死一些人,对站在帝国金字塔最顶尖的人来说,也不过是一些数字。

  所以,阿弥,你可不要在这时给我出些妖蛾子啊。

  “关中受灾后,对西域的贸易往来也大损。臣建议,召在长安的西域胡商,命他们以粮草换我们的蜀锦、瓷器,百工。”m.biqiku.net

  嗯?

  李弘眼睛一亮。

  武媚娘若有所思。

  阎立本拈须不语。

  六部官员小声嘀咕。

  片刻之后,阎立本上前一步,叉手道:“天后,陛下,臣以为,苏郡公此计可行。”

  这便是大唐版的盐引策略嘛。

  据说后世明朝曾有一年受灾,守山海关的将士没有粮食吃。

  若从朝廷调拨粮草,费日持久不说,而且沿路消耗,等运到山海关,十不存一。

  后来朝中重臣向皇帝建议,对天下商人下令,运粮到山海关换盐引。

  明朝的盐是凭“盐引”才能兑换,相当于“额度”。

  有钱没关系都弄不到盐引。

  只要能换到盐引,便有大利。

  结果商人闻风而动,很快将粮草运集山海关,并且兑换到盐引,欢天喜地。

  这一个策略,朝廷省了粮草损耗。

  山海关将士得到需要的粮草。

  而商人得到盐引,狠狠赚了一票,可谓三赢。

  苏大为此策,没有那么复杂。

  但是效果也定然不差。

  如今从江南调的粮草,要先紧着神都洛阳的公卿。

  能调往关中的不多。

  其余各地运粮过去,也有一个沿路损耗问题。

  但若此策一出,则西域胡商会想方设法,运粮入关中,以换蜀锦。

  这个时代,蜀锦便是硬通货。

  皇帝赏赐都会带上一些。

  平日里对胡商供应的蜀锦也是有限额的,不是有钱就能买到。

  而大唐之锦,远销西域,暴利百倍。

  供不应求。

  再加上瓷器,和大唐各类百工商品。

  此策一出,那些胡商必然闻风而动。

  而且关中受灾,制造业暂时不能恢复。

  要凑齐这些货物,又会间接推动公交署等物流业发展。

  蜀地、各州的手工业也会因此更加兴盛。

  通过公交署源源不断的汇聚关中。

  这样一来,关中缺粮问题可以解决。

  各地的制造业可以兴旺。

  朝廷不用消耗库藏,便能解决关中之患。

  武媚娘越想眼睛越亮,看向李弘:“弘儿以为如何?”

  “母后,儿臣也觉得,苏郡公此计可行。”

  李弘高兴的道。

  武媚娘再看向六部官员:“众卿以为如何?”

  “回天后,苏郡公此计甚善!”

  “若真能解关中缺粮困窘,则善莫大焉。”

  颜道礼、阎仲和等臣子齐声道。

  武媚娘在心中盘算。

  苏大为此策,能解决关中长期乏粮问题。

  倒也不会很快就肥了关中那些军事贵族,关陇世家。

  就算那些世家赚取更多财货,但是失去对府兵的掌握,这关中,今后还是她天后说了算。

  于是武媚娘颔首道:“既是如此,哀家也无疑议,就照此计施行吧。”

  李弘大喜,这算是他难得与武后保持一致的地方。

  忙召来掌笔执礼的太监,以口念出圣旨,令中书省官员抄记下,待用印之后,颁行天下。

  虽然此次议政,花去不少时间。

  但是武媚娘与李弘,还有各部官员都比较满意。

  没有花费朝廷太多公帑,已经解决了困扰大唐的两个重大议题。

  但是现在,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

  武媚娘凝神细思片刻,然后向苏大为道:“爱卿方才说了借西域胡商输送粮草之事,但是西域叛乱未曾解决,大食国步步进逼,到时只怕商路断绝,借胡商运粮之事,只怕成无源之水。”

  此话一出,狄仁杰、阎立本等重臣顿时心中一惊。

  暗呼武后不愧是昔年由天皇大帝钦点,代为掌笔执政的女强人。

  这眼光老辣,一眼看出问题关键所在。

  李弘急道:“如之奈何?”

  “陛下,太后,请容献上平定西域之策。”

  苏大为叉手行礼。

  满殿重臣,包括武媚娘、李弘、阎立本、苏庆节、狄仁杰、程务挺、程处嗣、尉迟宝琳、三省六部官员,十二卫大将军,及众军将,顿时精神一振。

  知道戏肉来了。

  苏大为终于要将最终的,也是最关键的解决办法逞上。

  说也奇怪,好像自记麟德年起,那个从不良人一路升迁上来,在军事上崭露头角的苏大为就蜕变了。

  成为一言一行,能关系整个朝廷大局,左右天下大势的定海神针。

  威胁大唐的吐蕃,被他率军平定了。

  威胁关中的大疫,被他消灭了。

  影响大唐的瘟疫,被他献的治疫之法,一定程度消弭了。

  现如今,这位大唐开国郡公,兵部尚书苏大为,献上的法子,又解决了辽东困局。

  以及关中灾后诸多问题。

  现在,最关键的西域问题,所有人也都不约而同的仰仗他的答案。

  群臣中,狄仁杰两眼深邃的落在苏大为身上。

  眼中既有欣慰,也有感概。

  这十几年来,不知不觉,阿弥已经走到这个程度。

  达到这个高度。

  儒家圣人所言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阿弥全部具足。

  只怕百年之后,也会被后人尊为大唐圣贤吧!

  “天后、陛下,关中残破,对西域之事,无法再从关中征召,臣愚意以为,当中蜀中征召一定兵员。”

  “蜀中?”

  苏大为这个答案,显然出乎所有人意料。

  李弘刚想出口,一旁的苏庆节便忍不住道:“蜀中折冲府颇少,兵员不过数万,要戎守蜀中那么大的地方,已经捉襟见肘,如何还能抽调出人手?”

  实际上,蜀中做为关中屏障,是有担负着守护和阻隔关中与吐谷浑、吐蕃缓冲区的作用。

  兵额不算特别少,但大多布置在吐谷浑一侧防线内。

  而蜀中多山,许多地方荒无人烟,猿猴难渡。

  大唐朝廷不乏多智之士。

  也不是没考虑过从蜀中抽调人手问题。

  但有着现实问题无法克服。

  蜀中折冲府抽调空了。

  靠什么来充实蜀中防线?

  吐蕃虽名义上被大唐征服了,但大量广袤地区,唐军是没有那么多人和物力去扼守的。

  也只能是像西域那样,建立都督府控扼住。

  保持名义上的统制。

  所以,在名义上,吐蕃是大唐属地。

  但在实际上,大唐只是消灭了吐蕃松赞干布这支王室。

  将吐蕃从一个整体一统的帝国,锤成了无数碎小的部落。

  但吐蕃人还在。

  威胁还在。

  大唐对这块高原上的土地,时刻不在警惕和防备着。

  怕的是哪一天,吐蕃中突然再出一位枭雄,振臂一呼,号召吐蕃人的骑士,如洪流般自高向低,俯冲向关中。

  “我既提出此策,便有解决的办法。”

  苏大为迎着众人的质疑,镇定自若道:“以我之见,征召一定兵员蜀中府兵,同时,大量征召故吐谷浑、吐藩各部为大唐仆从。”

  咦?

  苏大为此话出来,顿时引发一片哗然。

  吐谷浑人还好说。

  那是自太宗时起,就被驯化内附的内藩。

  可是吐蕃……

  大唐与之可是有灭国之仇啊。

  而且消灭吐蕃,火烧其国都逻些城的,不正是你苏大为吗?

  你征召他们。

  和召生死仇敌,有何区别?

第一百一十四章[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