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39章 华夏的“养蛊”模式  这个大明太凶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139章 华夏的“养蛊”模式[1/3页]

  保守!

  有多少人曾仔细思考过,那种求稳、求不变的心态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各国皆锐意进取,反而秦汉之后,华夏却日益保守?

  当欧洲人来到千年来魂牵梦萦的东方时,当他们直接观察到华夏时,最让他们震惊的无疑是这个国家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传统——早在耶稣诞生之前很久,就出现了疆域接近整个欧洲的华夏帝国,而且这个华夏帝国在随后的两千年里的大多数时候都能维持这样规模的统一。与之相比,欧洲在罗马人的盛世崩溃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强权。

  实际上不仅仅是欧洲,世界其他各大文明中心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古代中国一样久远的大一统案例。

  是什么促成了这样的“大一统”?

  除了民族构成相对单一,汉族人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大一统”,常为近代中国的落后背黑锅的儒家思想,也是华夏持续大一统不可或缺的因素。

  实际上,儒家从来不是保守的,甚至他自身也是随着华夏帝国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的,从“独尊儒术”的那天起,儒家的核心是什么?

  是维持帝国的秩序与统一!

  在吸取历代的教训上,儒家不断的变化着,它变得保守内敛,它所倡导的遵循秩序、关注民生、崇尚上层权威、追求稳定和谐、慎战甚至不战等思路,其核心都在于维持帝国的稳定——毕竟,历史告诉世人,庞大的华夏帝国,往往都从内部被摧毁的。

  如何维持帝国内部的稳固,这是统治者最重要的课题。

  保守与不变。

  防守与不战。

  就成了维持帝国稳固的必须。

  这一切看似促成了华夏帝国的“大一统”,但却让华夏帝国失去了试错的能力,甚至失去了锐意进取的能力。

  一个大一统的世界帝国,其实就是把鸡蛋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风险太大!

  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没有激烈的竞争下,这个大一统的帝国所追求的不过只是帝国的稳固,也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而已,为了所谓的“太平盛世”,这个帝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本身就是统治者为维持统治的必然——为维持统治而不惜代价!

  满清为什么量中华之物力,结友邦之欢心?

  是为了维持一家一姓的统治!

  为什么又推行新政,甚至宣称立宪。

  也是为了维持一家一姓的统治!

  为什么又想要废除立宪。

  不还是为了一家一姓的统治!

  宋代皇帝,进岁贡,称儿皇帝,为的是什么?

  不还是为了一家一姓的统治!

  甚至就连汉唐的和亲,不也是为了所谓的“天下太平”,为了所谓的“安居乐业”。

  至于战争!

  战争的代价是什么?

  汉武的人口减半?

  隋炀的隋失其鹿?

  还是崇祯的流寇遍地?

  总之,对于中原帝国来说,战争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旦战争爆发,很有可能会动摇国本,无论是动员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所需的青壮,还是运送军粮的民夫。或者是为了战争进行下去的军饷。都有可能导致百姓负担加重,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内乱。这种内乱甚至有可能摧毁整个帝国。m.biqiku.net

  战争如此。激进的变革同样也是如此,为什么那些士大夫们反对变革,并不是说他们死守着祖宗之法。而是因为他们害怕变革会毁掉帝国的稳定。毕竟,历史的教训同样也告诉他们,变法或许可以让国家强大,但同样也会导致国家发生动乱。甚至会导致国家的灭亡。所以他们宁愿无视问题,宁愿在那里用传统来维系着帝国的稳定,至少稳定可以让帝国继续运营下去。

  至于将来?

  将来也许有更好的选择,谁知道呢?

  所以,保守与稳健就成了帝国必然的选择。

  而这种保守与让华夏帝国陷入了一个怪圈之中——三百年周期律之中,总是大乱大治中循环。

  辉煌的盛世之后,总伴随着乱世的降临。

  人们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总是说什么土地兼并啦、贪污腐败啦、如此种种最后导致民不聊生,引爆社会矛盾,最终只能重新推倒重来。

  可是实际上呢?

  当一个王朝去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动力,而千方百计的维持帝国的稳固时,帝国的衰退也就无法避免了,所谓的“盛世危机”就是如此,因为身处盛世之时,人们才会千方百计的想要“维系盛世”,而维持“盛世”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变!

  最好的选择就

第1139章 华夏的“养蛊”模式[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