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3章 皇太极(1)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23章 皇太极(1)[3/3页]

  焕没有谈判的诚意。

  到了天启七年(1627)五月,老头子的身后事办完了,朝鲜打下来了,锦州修起来了,防线都恢复了,屯田差不多了,双方都满意了。

  打吧。

  天启七年(1627)五月六日,皇太极率六万大军,自沈阳出发,进攻锦州,“宁锦大战”就此揭开序幕。

  此时出战,并非皇太极的本意,老头子才挂了几个月,遗产刚刚分割完,追悼会刚刚搞完,朝鲜又刚刚打了仗,实在不是进攻的好时候,但没办法,不打不行——家里闹灾荒了。

  天启七年,辽东受了天灾,袁崇焕和皇太极都遭了灾,粮食紧缺。

  为解决粮食问题,袁崇焕决定,去关内调粮,补充军需。

  为解决粮食问题,皇太极决定,去关内抢粮,补充军需。

  没办法,吃不上饭啊,又没处调粮食,眼看着要闹事,与其闹腾我不如闹腾你们,索性就带他们去抢吧。

  对于皇太极的这个打算,袁崇焕是有思想准备的,所以他擦亮了大炮,备齐了炮弹,静静等待着后金抢粮队到来。m.ζíNgYúΤxT.иεΤ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顺风顺水,官也升了,权也大了,声势如日中天,威信很高,属下十分服气。

  但不服气的人也是有的,比如满桂。

  其实满桂和袁崇焕的关系是不错的,他之所以不服气,是因为另一个人——赵率教。

  在宁远之战时,赵率教驻守前屯,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满桂感觉要撑不住了,就派人给赵率教传令,让他赶紧派人增援。

  可赵率教不去。

  因为你吃不消,我也吃不消,一共这么多人,你的兵比我还多,谁增援谁?

  所以不去。

  当时情况危急,满桂倒也没有计较,仗打完了,想起这茬了,回头要跟赵率教算账。

  于是袁崇焕出场了,现在他是辽东巡抚,遇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和稀泥的。

  可他没有想到,这把稀泥非但没有和成,还把自己给和进去了。

  因为满桂根本不买账,非但不肯了事,还把袁崇焕拉下了水,说他拉偏架。

  原因在于,宁远之战前,满桂是宁远总兵,袁崇焕是宁前道。满桂的级别比袁崇焕高,但根据以文制武的惯例,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

  战后,满桂升到了右都督,袁崇焕升到兵部侍郎兼辽东巡抚,按级别,袁崇焕依然不如满桂,但论地位,他依然比满桂高。

  这就相当麻烦了,要知道,满桂光打仗就打了二三十年,他砍人头攒钱(一个五十两)的时候,袁举人还在考进士,且他级别一直比袁崇焕高,现在又是一品武官。你个三品文官,我服从管理就不错了,瞎搅和什么?

  外加他又是蒙古人,为人比较直爽,毫不虚伪,说打,操家伙就上。至于袁崇焕,他本人曾自我介绍过:“你道本部院是个书生,本部院却是个将首!”

  于是来来往往,火花四射,袁崇焕随即表示,满桂才堪大用,希望朝廷加以重用(随你怎么用,不要在这儿用)。

  满桂气得不行,又干不过袁崇焕(巡抚有实权),就告到了袁崇焕的上司,新任辽东督师王之臣那里。

  王之臣也是文官,所以也和稀泥,表示满桂也是个人才,你们都消停吧,都在关外为国效力。

  按说和稀泥也就行了,但王督师似乎不甘寂寞,顺道还训袁崇焕几句,于是袁大人也火了,当即上疏表示自己很累,要退休(乞休)。

  王督师顿时火冒三丈,也上了奏疏,说自己要引退(引避)。

  问题闹大了,朝廷亲自出马,使出了撒手锏——还是和稀泥。

  但朝廷毕竟是朝廷,这把稀泥的质量十分之高。

第323章 皇太极(1)[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