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27章 议和不互市  开局明末当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27章 议和不互市[3/3页]

  也在此举行。

  崇祯皇帝一路进了武英殿后殿,走到东边一间里的雕龙靠椅上坐下,众位大臣则纷纷重新进了殿行了常朝礼。

  等到礼节过后,崇祯皇帝才将奏折交给了王承恩,让他将奏折在殿中念了一遍,空荡荡的声音在殿中回响着。

  “自朕登基以来,东虏已经五次入塞了。”

  崇祯皇帝用沉重的声调道:“五次入塞,我大明京畿屡次遭到虏骑入犯,乃至于昌平失守,震惊陵寝。凡为臣子,都应卧薪尝胆,誓复国仇。如今太子接连于清河、德州、密云乃至于榛子岭痛歼敌虏,这才有今日建虏求和之举,你们以为,我大明到底该不该接受议和?”

  说到底,崇祯皇帝的确犹豫了,巨大的耻辱感再加上朱慈烺的屡次胜利,让他产生了几分幻想——那就是何不趁着眼下这个机会,彻底消灭建虏呢?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关外的隐患,也能让皇帝的威望进一步上升,而这却是议和所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崇祯皇帝多多少少有些昏了头,他只注意到建虏的巨大损失,却没有看到抗虏军也同样损失惨重,而这一点,殿中诸臣却是看得明明白白,他们自然不愿意再让皇帝进行军事上的冒险。

  首辅吴甡反而是一个极为实在的人,他沉声道:“陛下勤政爱民之心拳拳在握,臣自当致君于尧舜,仁德被于草木,爱民犹如赤子。只是以眼下形式而论,建虏固然损失惨重,可是我大明若是继续打下去,既内剿流贼,又要外抗东虏,兵力财力两困,于民亦苦。”m.biqiku.net

  听到首辅话中之意并不赞同,崇祯内心即有些轻松又有几分失落,轻松就在于他不必面临这般艰难的选择,而失落则在于他认为自己可能失去了一个机会,便试探着问道:“朕原本有意汇聚天下精锐之师与虏决战,只是眼下流贼猖獗,遗毒无穷,若是流贼一日不平,国家便一日不得安宁,自不能专心对外。目前若是以虏总以持重为上策,如能议抚,抚亦未尝不可。只是此时,爱卿以为派谁去更好?”

  吴甡连忙说道:“先前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金义与祖泽润二人曾亲自前往辽东议和,此番不妨便同样让二人担任议和使臣如何?”

  其实这一次让唐金义和祖泽润担任使臣倒不是朱慈烺的想法,因为他们的价值实际上早在第一次就已经用完——他们成功的在建虏满汉中间形成了一道缝隙,特别是随着多铎大军的失败,再加上皇太极的去世,也使得这道缝隙开始有扩大的趋势,已经不再是一个区区的祖泽润所能影响的了,至于唐金义则更是无从入手。

  只是吴甡个人还是比较欣赏唐金义,再加上他也窥出了太子的几分心思,便决定顺水推舟,还是让这两个人出使。

  崇祯皇帝对这两个人在盛京的表现也略有耳闻,当下自然并不反对,只是他也叮嘱了一番:“若是议和,绝不可失我大明之节。”

  “还请陛下放心,此次议和,当由建虏低头才是。”

  听到这里时,崇祯心中的顾虑这才放下,他时常感觉到外廷群臣在这个问题上的坚持,也担心吴甡等人无法理解他内心的痛楚,便低声道:“眼下议和非朕内心之所愿,只可惜眼下我大明灾荒频仍,兵饷两缺,顾内不能顾外,攘外必先安内。俟内乱平定,朕自然可以对建虏大肆挞伐。”

  一旁的蒋德璟连忙说道:“陛下宏谋远虑,目光高远,绝非寻常臣子所能明白。眼下和谈之事若成,则利于天下黎民,利于我大明的社稷,无需担忧一二人口舌之快。”

  “若是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崇祯皇帝又想起了昔日的俺答封贡一事,道:“昔日俺答封贡,于我朝而言虽略有不妥,但也有宁靖边关之功,如今我大明占据优势,绝不可与之互市。”

  吴甡与蒋德璟互相看了看,便异口同声地说道:“陛下圣明。”

第327章 议和不互市[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