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8章 大结局  开局明末当太子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338章 大结局[1/3页]

  制度的革新离不开文化的革新,朱慈烺很早就希望针对这个时代的儒家进行一番改造,其中他首先就将目光瞄准了科举制度——不过他要改革的并非是科举本身这一取材的方式,而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靈魊尛説

  由于传统科举考试内容都是从四书五经里面圈定,也就使得读书人的脑子会在无形之中被禁锢在这些儒家经典当中,培养出来的几乎都是只会袖手空谈的文人,却没有多少能真正做事的实干之才,像那些名臣更多都是从地方上锻炼出来的,很显然这是一个并不高效的系统。

  当然,尽管朱慈烺的威望无人能比,但是他毕竟不是皇帝,也很难真正说服崇祯在这件事上让步,因此他也只能选择一边鼓动改革科举,另一边就开始积极推进白话文改革,并且率先在抗虏军中实行了简体字和白话文制度——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减少学习成本和难度,尽可能让全军士兵都能学会认字写字。

  在这个足以堪称愚昧的年代里,老百姓的识字率十分低下,常常一个村里都找不到一个会写字的人出来,更多还是需要通过别人的口述来进行信息传递,而无法在纸上实现,这也会使得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错误和遗漏。

  朱慈烺亲自下令成立了白话文推广教育司,专门由该司来负责进行白话文的推广,而他自己本人则继续投身到山东的改革大业当中来。

  当时间来到崇祯二十二年的时候,原本已经寂静的天下也开始隐隐有些躁动不安,经过了数年的休养生息之后,无论是大顺还是清廷都逐渐恢复了元气,他们眼睛都死死盯着中原,盯着大明。

  而经过了五年时间的发展,山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得到顺利实施,甚至取得的效果要远远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经过了五年时间全面发

第338章 大结局[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