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4章 圣人之功,封官立庙  大唐:让你代管,没让你称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154章 圣人之功,封官立庙[3/3页]

  ”

  李勣赞叹道。

  李靖吃着红薯,回头问刘景:“刘寺卿,我看此物埋在地下,是不是很耐储存?”

  他是大唐军神,马上想到了用红薯充作军粮。

  刘景笑道:“可以,红薯很耐运输,用来做军粮很合适,如果发芽了,还可以就地种植,叶子可以当菜吃,也可以喂马。”

  嘶...

  刘景的话听得李靖颇为震撼,这简直是军队的神器啊。

  李勣也激动了,说道:“如此说来,如果打持久战,带着红薯过去,就可以就地种植,人和战马都有粮食了。”

  这何止是妙啊。

  李世民听着,心中暗道:这小子在归义镇不就是这样,靠着无尽的粮食,吸引了几十万的百姓,把突厥干趴下了。

  吃完了生红薯,又是红薯粥和蒸熟的红薯,大家吃得不亦乐乎。

  最后是烤红薯。

  焦脆的红薯拿上来的时候,那焦甜的味道吸引了所有人。

  烤红薯最大的魅力在于把水分烘干了,剩下甜出糖浆的肉。m.ζíNgYúΤxT.иεΤ

  “香,太香了!”

  程咬金和尉迟恭同时起身冲向烤红薯。

  李世民也很喜欢烤红薯,自从归义镇吃过以后,一直念念不忘。

  “把他们两个拦下,给朕一份!”

  李世民急了,顾不得自己的仪态。

  赵公公马上抢了几根烤红薯,其他大臣看李世民都抢了,他们还怕什么,一起冲上来抢干净了。

  武将手里好几个,文官却很少抢到手的,年老的文官更是屁都没看到。

  孔颖达乃是一代儒学大师,自然不屑于跟这群大老粗抢东西吃,可是...他也想吃啊。

  “孔夫子。”

  刘景知道孔颖达不屑于如此粗鲁,特意留了两根。

  孔颖达见到烤红薯,眉开眼笑道:“孺子可教。”

  孔颖达学着李世民的样子,把红薯皮剥开,然后微微吃了一口,烤红薯的甜度马上征服了这个儒学大师。

  “玉米红薯,圣人之功不过如此,天下百姓都要感谢你啊。”

  一场丰收的庆典,昭示了大唐的丰收,也给大家展示了如何吃玉米红薯。

  在场的士兵和仆役虽然没吃到,但都看到了。

  等庆典散去,他们就可以告诉所有人,玉米和红薯怎么吃。

  庆典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李世民和皇后上了马车,带着文武百官回长安城。

  庆典过后,关中和洛阳各地开始秋收,种植了玉米红薯的地方,每家每户都比往常多了一倍的粮食储存。

  百姓们都知道这玉米红薯是刘景带来的,所以玉米又被称为景米,红薯又被称为景薯,刘景之名传遍了关中洛阳。

  关中和洛阳还有人偷偷给刘景立庙祭祀,祈雨什么的都在庙里。

  这个事情,自然会传到李世民耳朵里。

  按理说,帝王以下不得立庙,当年诸葛亮死后,刘禅也不同意立庙,就是因为这个,后来顶不住压力,才不得已立庙祭祀。

  但因为刘景的功劳太大了,李世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同意也不反对,魏征几次进谏,李世民只当没听到。

  ....

  ...

  潘府。

  潘璋回到府上,脸上挂满了笑容。

  今日庆典,他获封为同州刺史,这是一个好职位,比原本的汴州刺史好。

  进了门,尉迟氏和潘瑾正在院子里等着消息。

  早上出门的时候,潘璋就说成败就在今日。

  看潘璋满面春风进来,尉迟氏知道事情成了。

  “如何?”

  尉迟氏着急问道。

  潘璋笑道:“今日,皇上赐我同州刺史之职。”

  尉迟氏听闻大喜道:“同州在京畿道,比汴州强多了。”

  潘璋笑道:“是啊,同州在长安洛阳之间,乃是重地,此次多亏了刘景啊,若非他举荐,就凭我的门第,根本不可能东山再起。”

  潘璋有些关系,却不是士族,要他自己爬起来,这个太难了。

  潘瑾在一旁听得也是十分高兴,自己的情郎帮了父亲大忙。

  尉迟氏笑道:“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

  府上的仆人马上准备家宴庆祝。

  潘璋没看到潘升,问道:“逆子呢?”

  尉迟氏讪讪笑了笑,说道:“还能去哪里。”

  自然是平康坊厮混去了。

  潘璋气不打一处来,怒道:“逆子!”

  尉迟氏和潘瑾又是劝慰了一番,又让人去平康坊寻人回家。

  潘璋心里盘算着,什么时候把儿子送到刘景手下历练。

  自己治不了,刘景有的是手段。

第154章 圣人之功,封官立庙[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