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二十四章 东次二经[2/3页]
注解看去——空桑山,在今山东曲阜市北。
曲阜市?巧了,这不是莫群的老家吗?我接着往下看去。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其名曰軨軨,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水。”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再往下,“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这里并没有说明曹夕山现在的具体位置,但由六百里推断,应是山东青岛附近。
再往下,“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下方的注解说道:葛山,在今朝鲜半岛。这下可令我糊涂了,山东往南,怎么也去不到朝鲜啊,这样看来此处就是误记了。
于是我跳过这一段,再往下,“又南三百八十里,曰余娥之山……”这余娥之山即余娥山,在如今江苏徐州附近。
徐州……我记得连环杀人中有两起都是发生在徐州,一起是李豪之死,一起是纵火。
这其中是否有所关联呢?
我来不及思考太多,继续看了下去。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訆,见则螽,蝗为败。”意思是说有一种名为犰狳的兽,只要一出现就会导致蝗灾,危害庄田。其实现实中的犰狳并不有害,他们以食白蚁为生,只是在书中出现的大多是一些恶兽。wωω.ξìйgyuTxt.иeΤ
再往下,“又南三百里,曰耿山……”耿山未做注解,不知在哪里,跳过。
接着往下,“又南三百里,曰卢其之山……”耿山在今连云港市附近,那么原文里所说的南也就不准确了,应为东三百里,不过这对于年代久远的《山海经》来说,并不算什么大误。
只是,连云港……孟千泉就在连云港被杀,这些是不是太过巧合了?
我赶紧看下去。
“沙水出焉,南流注于涔水……”沙水是发自灌云的大沙河,流向连云港方向,那么卢其山的方位判断应该是对的。
“其中多鵹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多土功。”
啊!这一句看得我冷汗直流,意思是这种叫鵹鹕的鸟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这难道不是在影射孟千泉之流吗?上古的神话暗合了几千年后的现实,这实在无法不让人惊叹!
更诡谲的是,这几个地方也暗合了连环杀人案的案发地点,除了……临沂。
我再往回看去,既然卢其山的方位已经明确,那么前面指代不明的耿山……
果然!
如果把卢其山在连云港作为已知条件,那么耿山就是从连云港往北三百里……是临沂!
没错,耿山如果在临沂,那么除了葛山,其他出现在“东次二经”的路线便能完全说的通了……杀害路菲菲的案发地临沂,没有缺席,四个案发地点——全部出现了!
还有!既然鵹鹕看似是在影射孟千泉,那其他几个地名后面出现的动物会不会也代表着什么呢?
首先是位于空桑山名曰軨軨的野兽,一旦出现则导致天下水灾,是不折不扣的恶兽,但是除了恶以外没有明显的迹象代表是指代莫群。
其次是位于余娥山的犰狳,也是导致蝗灾的灾兽,蝗灾意味着什么呢?我没有什么头绪,或许单纯的有害动物已经能够代表李豪了吧?
还有就是耿山了,方才跳过没有看完,后面原写的是:“有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訆,见则其国有恐。”意思是哪个国家出现哪个国家就会发生令人恐慌之事,如果这朱獳是指路菲菲,那对于她而言批判稍显过甚。
尽管后面动物的指代并不算十分贴切,但就目前看来,四个地方对应四起杀人案,这已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了。另外,假设连环杀人案确实与《山海经》有关的话,那还有一起发生在徐州的火灾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尽管他也是林教授手稿中描述的五行之一,但是其他任何地方都表现得那么孤立,这起火灾真的是连环杀人案的一部分吗?
东次二经继续往下,就去到了浙江部分,看上去和案情也似乎没有了关联,我依旧翻回到前半部分,反复琢磨着其中的缘由。
连云港、临沂、曲阜、徐州组成了一个封闭的四边形,东次二经中所有的方向全部为向南宁,这肯定是不现实的,即使把所有向南的指向都予以纠正的话,穿插其中的葛山也仍旧十分突兀,虽然当今的考古认为是在朝鲜,
第二十四章 东次二经[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