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七百章 (混混章 节)[2/3页]
暴涨。尹仲容发现错误之后,在新办法公布的第三天,立刻取消前令,恢复原来的办法,并公开向报界承认他的错误。当时有记者问他:“您这不是朝令夕改吗?”他率直的回答:“知错了还不改,那还了得!”记者追问:“这岂非有损政府威信吗?”他说:“知过不改,才真正的有损政府威信,而且还可能会害死许多病人。”这就是尹仲容勇于抛弃“面子”,坦然认错改过的真实故事。如果人不会犯错的话,铅笔后面也不会有那块橡皮擦了。尹仲容是早期台湾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功臣,当时当“经济部长”的尹仲容不但身兼“财政部长”,同时还掌管著美援及外汇的分配权,应该算是那时台湾最有权有势的财经首长。但宛如财经太上皇的他,为人却是刚正不呵且为官清廉,只顾著为人民谋福利,以为台湾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台湾早期许多卓越的经济计划就是来自於他之手。
他为苦难的台湾地区和穷苦的生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而自己一生却是两袖清风。尹仲容到底有多清廉呢?!他的家人要靠别人的救济才能过活,甚至直到他死的时候,他的家人都无钱帮他买棺木下葬,最後是经报纸报导之后,社会才一片哗然,最后是经过学者及社会各界善心人士大家捐钱之后才有能力下葬。
尹仲容非常好学,分秒必争,经常手不释卷。在极其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无论在出差途中,或开会之余,手中总是捧着一本书。他是工科出身,对自然科学有深入的研究,曾出版过颇有影响的《工程数学》、《电磁学》等专著。后来由于工作需要,他又刻苦自学了许多经济学著作,写过很多经济论文,并有十分独到精辟的见解和主张。他的中学西学、旧学新学根底之深,在当时台湾的政界乃至学术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由于出身于士绅之家,他对中国的古籍涉猎很广,研究颇深。在他早期所发表的文章中,经常引用孟子、荀卿与管仲的著述。像孟子所说的:“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趋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他更信“使民养生送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他虽是学理工出身,在公余闲暇,却为吕不韦作传,为《吕氏春秋》作注,编写《郭嵩焘年谱》。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郭嵩焘是清代外交的名臣,也是西学的倡导者。这两人的著作对尹仲容一生的经济思想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尹仲容曾一人担任台湾外贸会主任委员、美援会副主任委员、台湾银行董事长等三要职。他根据外贸会部属的签报知悉,中药药材中的甘草,以伊朗价格最低廉;黄花、红参等,以韩国价格最低廉。为节约外汇计,他立刻制定了限定采购地区的办法。该办法公布之后,因为伊朗与韩国的船期不定,而且他们不肯小批量出售,可是台湾需要量又不大,如果大批采购,势必增加业者资金与利息的负担,结果买卖双方僵住了。双方的触礁,引起中药价格的暴涨。尹仲容发现错误之后,在新办法公布的第三天,立刻取消前令,恢复原来的办法,并公开向报界承认他的错误。当时有记者问:“您这不是朝令夕改吗?”他率直地回答:“知错了还不改,那还了得!”,记者追问:“这岂非有损政府威信吗?”他说:“知过不改,才真正地有损政府威信,而且还可能会害死许多病人。”这就是尹仲容勇于抛弃面子,坦然认错的真实故事。尹仲容在经济工作中,以廉洁奉公,一心为民享誉台湾民众。一次,有两个单位给他送来丰厚的“车马费”,被他严词斥责,全部退回。每次到各地考察,他从不报销差旅费,说:“在下面人家已招待了,就不应再报差旅费了。”下属因祝寿等送来的“红包”,他都要其秘书一分不少地一一退回。在政府官员中,其官职可谓不低,可他一直住着一间不到七十平方米的破旧房子。许多商界巨富,为他购买的豪华别墅,他都一一拒收,并对这些巨富提出严肃批评,同时一再叮嘱“下不为例”,这充分体现出了他正直廉洁的特色。靈魊尛説
尹仲容的基本经济思想是“藏富于民”、“均富”与“养民”,要把台湾经济在“计划性自由经济”方式下,进行快速地发展。台湾初期既没有资本,也没有人才,资源又有限,要让民间自然地产生企业,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民营企业也无力发展,不得不依赖当局。尹仲容认为应该由当局先发展工业,然后再把初具规模的工业转为民营,这样就形成了有计划的
第七百章 (混混章 节)[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