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百八十四章 思维造物  群鸦乐园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两百八十四章 思维造物[2/3页]

  ,一个由外向内的认知裂口被撕裂出来。

  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这个认知的裂口,也会被不断填补。

  被填进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就要根据环境和自我来谈的。

  但是,填补缺失的流程,还是那一套。

  只是,人们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接受外界的信息了,已经不是单纯的身体内部冲动互相堆叠了。

  从这个阶段,去解释“填补空洞、填补缺失”的情况下,以普通人也能理解的话就是——

  “我要变得完整”

  那么,问题就来了。

  “我是什么?我是谁?”

  当你开始对自己定义和判断各种标签,逐渐开始具体的,以外在事物的特征为原型,架构自身的认同时,“我要变得完整”,也就会逐渐被投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自我认同是“我是男性”。

  那么“我要变得完整”这个复杂综合的统合动力,就会按照这个来驱动意识和整体,去寻找一个“男性变得完整的方法”。

  但是,问题在于,人类的外在认知是可以改变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语言”。

  你是通过什么来作为概念的映射的,以什么来作为思维的工具的?

  换个例子,比如电脑,要显示一张图片,比较浅一层的“内核”,是一连串的代码。

  再深入一些,这些代码可以拆解为“电信号”。

  但是,在“显示界面”上,这个图片的文件名是“男人”。

  无论是这个文件名,还是那一连串的代码,都是符号系统的一部分。

  只是,符号系统往往都是由外在实物发展而来的。

  人的认知结构都无法认知自己的认知构筑过程细节,加上由外向内的认知对应过程和由内向外的认知过程之间的错位,导致这种符号系统必然存在着误差,无法进行“完全的表达”。

  于是,需要“不断地修正”。

  在语言作为符号构建认知的这个过程中,原本的,内部的信息传递形式,也崩塌了。

  人们不断把语言作为认知素材填补到空缺中。

  可以说,在语言学习,在能够和外界交流的这个过程中,一个以“语言”为认知要素构建的“新意识”出现了。

  这个以语言作为要素构造出来的“新意识”,在自我思考的角度上来说,“是一致的”。WWw.lΙnGㄚùTχτ.nét

  “我就是我”。

  所以,有些理论认为,在婴儿睁开眼,甚至更早一些,在母亲腹部开始能够听到外界的信息开始,就已经“杀死”了原初的自我。

  或者是“把原初的自我关在了语言符号的牢笼里”。

  但是

第两百八十四章 思维造物[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