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十六章[1/3页]
七月中旬,A市爆出了一则反腐大新闻,龚维则被“双规”了。
坊间起初有不少为他鸣不平的声音。一是说他只不过是一名退休干部,从没当过一把手,不属于在职有实权的,二是说他名下的赃款只不过区区二三百万,多乎哉?不多也!
显然为了应对坊间的质疑,市报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将龚维则定性为“五毒俱全”的腐化变质干部。所谓“五毒俱全”,乃指买官之事其有(已坐实钱是花了,只不过未达到目的)、卖职之事其有(收过几次钱,帮人将子女塞进公安系统)、贪污之事其有(负责过区公安局的翻修扩建工程,贪占了十余万元回扣)、受贿之事其有(收过不少私企的钱,为他们上下打点谋取利益)、堕落之事其有(经常出入花天酒地的场所,满足淫乱放荡的欲望)。
评论员文章最后指出,龚维则的部分违法乱纪行为发生在退休后多处兼职期间,证明有些干部虽然手中没有实权,但仍可利用过去的人脉搞腐败。从这点来说,惩办龚维则这样的人,等于向领导干部们敲响了警钟。
当天晚上,赶超两口子、吴倩和进步都来到了秉昆家。大家都住在新区,走动很方便,除了对龚维则的下场喟叹不已,更主要的是担心龚宾的精神受到刺激。
传说中纪委一个女干部坐镇本市,正按部就班,顺藤摸瓜,放出了“不管水有多深,来了就要一查到底”的狠话。
秉昆说:“咱们又能做什么呢?”
大家一时大眼瞪小眼,不知所措。
赶超说:“关于龚维则,咱们当然什么也做不了,也不应该同情。他有什么可同情的呢?谁叫他犯在那儿了呢?”
进步也说:“是啊。咱们不都是最恨腐败官员吗?如果中纪委查到了和咱们有关系的人头上,咱们就同情起来,那是不对的。”
秉昆说:“要论关系,我们周家与龚维则确实不一般。如果没有龚宾,你们与他就什么关系都没有。我同意赶超和进步的话,谁叫他犯在那儿了呢?咱们别聊他了,单说龚宾的事吧,谁有什么好想法就贡献出来,反正我是没什么主意救他了。”
秉昆此时心烦意乱,强作镇定。他联想到了哥哥周秉义与龚维则的关系,担心也会受到牵连。
“我和儿子去貂场参观时,人家龚宾对我们娘儿俩可亲了。他的精神能恢复到现在这么好太不容易,如果再因为他叔的事进了精神病院,那他的后半生不就完了?”于虹提起当年的事大动感情。
吴倩陪着唉声叹气。
倒是郑娟挺镇定,她慢言慢语地说:“秉昆,你求一下周阴,让龚宾到他们公司去吧。”
赶超说:“那和在貂场有什么区别呢?换个地方他就不知道他叔的事吗?”
进步说:“还是不一样,嫂子的想法可以考虑。有你和周珥护着他点儿,瞒着他点儿,该骗还得骗他,兴许他能躲过一劫。”
于是,大家的目光都转向了秉昆。
秉昆只得说:“行,那我明天去找一次周阴。
周聪忽然回来了,他对长辈们含含糊糊打了一声招呼,就直奔电视机那儿去了。他打开电视机,手持遥控器,站那儿不停换台。
大家便都默默起身跟过去了。
周聪调出了晩间新闻,大家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新闻画面显示的是貂场,在荷枪实弹头戴钢盔的武警战士配合下,公安人员正对貂场进行搜查。
有一个男人被戴上手铐押进警车。
于虹失声叫道:“那是貂场老板,我和儿子坐过他的车!”
屋里更肃静了。
现场的男记者说:“刚才人们已经看到,公安人员起获了大量国家明令保护的各类野生动物的尸体、毛皮和脏器。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里不但是貂场,还是向国内外走私野生动物的集散地。这一持续多年的犯罪勾当,龚维则也供认参与……”
大家都坐下后,四个男人还有于虹也跟着吸起烟来。
秉昆首先打破沉默,看着手中的烟低声问儿子:“你知道……你龚宾叔叔什么情况吗?”
周聪说,据他们报社消息灵通人士透露,龚维则或许事先有预感,他以相亲为名,早已把龚宾送回农村老家去了。
秉昆环视着大家,又问:“我是不是……明天就不必找外甥女了?”
大家纷纷点头。
周聪又讲了一个情况,还是他们报社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貂场实际上也是一个替不法经济利益集团洗黑钱的地方,而龚维则是关键人物。
进步低声说:“那他就得老死狱中了。”
又一阵沉默过后,秉昆低声说:“散了吧。”
大家就散了。
秉昆关店门时,他的手机响了,是周蓉打来的。她嘱咐秉昆,绝对不要在别人面前对龚维则的事说三道四,因为龚维则与周家两代人都有着良好关系,千万不要言语不当授人以柄。最近也不要到哥哥周秉义家去,少发短信,有什么事非通话不可,最好打嫂子的手机。
秉昆说:“记住了,我姐夫与龚维则以前来往最多……”
周蓉说:“我嘱咐过你姐夫了,你管好你和周聪,特别是周聪。他是记者,接触的人也多数是记者,你要再三嘱咐他。”
秉昆结束了与姐姐的通话,催郑娟先上楼喝药,他和儿子面对面坐着,严肃地谈了一会儿。
秉昆问:“你姑的话我转达清楚了吗?”
周聪说:“爸,你放心吧,我不是小孩子了。”
秉昆犹豫了一下,又问:“没听到什么对你大伯不利的消息吧?”
周聪摇摇头,肯定地回答:“我大伯绝不会做坑害亲人的事,而且我知道,他内心里其实也很爱亲人。”
“是啊,他内心里当然是爱亲人的。像龚维则那样,真等于坑害了亲人了啊。儿子,睡吧。”
他撑着儿子的肩站了起来。
郑娟已躺在床上了,她说:“自打出生后一直睡的是炕,从没敢想有一天还能住上楼房,睡上床。以前总认为楼房不是盖给老百姓的,床是上等人睡的,老百姓不该做那种梦。”
秉昆说:“你都说过快一百遍了。”
他一躺下,就关了灯。
他不爱听妻子刚才的话。她每说一次,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一次刮瘀刮过头一般的伤害。自从他成为丈夫和父亲,他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凭自己光明正大挣到的干干净净的钱,让全家住上楼房,哪怕是旧楼房,睡上美观舒适的床。后来,他承认那是痴心妄想,此生无能为力。现在,他终于住上楼房、睡上像样的床,却并不是靠他的能力实现,而是沾了拆迁的光,靠了哥哥暗中帮忙。妻子不那么说时,他感到幸运。妻子那么一说,他就只有感到羞愧了。
郑娟偎依着他说:“讲讲龚维则从前和咱们家的关系吧。”
他说:“讲那些干什么?”
她说:“我想听听。”
他说:“我不想讲,困了。”
她说:“从前挺好的一个人,怎么后来就会渐渐变成那样了呢?谁让他变的呢?跟我讲讲嘛!”
他说:“我怎么能讲得清楚?我真的困了。”
秉昆翻过了身,在她依偎着他的时候,那是他很少有的做法。然而,直至她睡着了,他仍在黑暗中大睁着双眼,毫无困意。他回忆起了龚维则和自己家几十年的友好关系,回忆起了龚维则当年与自己一样成为反“四人帮”英雄的往事,心中五味杂陈。
几天后,孙赶超来到周秉昆家。他告诉秉昆,听说曾珊在机场国际通道过安检时被扣留了。
秉昆吃了一惊,暗想到姐夫蔡晓光曾帮过曾珊一些忙,心中又多了一份不安。
赶超还说,中纪委坐镇本市纪检工作的并非一个“女的”,而是姓吕的,之前口口相传,以讹传讹,肯定是错了。
“是……咱们吕川?”
“我想,应该是他吧。你还记得初三在你家聚会时的情形不?”
“记得。”
“明白?”
“明白什么?”
“咱们都看出来了,他当时对龚宾最亲。”
“明白了。”
“也难为吕川了。”
“是啊,确实难为他。”
“我挺他,你呢?”
“我?当然也挺他。”
“咱们必须的,老百姓不支持反腐,那还能指望什么人支持呢?”
“对。”
“你看,我群发了这么多条短信,都是挺他的,也只能这么挺他。”秉昆接过赶超手机,看着说:“你天天去市区上班,各种消息听到得及时,听到了什么新消息可要及时告诉我。”
赶超说:“那当然。”
关于曾珊的事,后来被媒体证明是事实。路路通公司被查封,肯德基店也停业了。
周聪并不每天都回家睡,有时也睡在报社的加班宿舍。一天快半夜时,他回家轻轻推醒了父亲。
秉昆和儿子悄悄下了楼。
父子俩在店里坐下后,周聪递给父亲一支烟。
秉昆说:“不吸,你讲吧。”
他以为,儿子要告诉他的是关于他哥周秉义和姐夫蔡晓光受牵连的事。他做好了听到最坏消息的心理准备。
周聪点着了那支烟。
秉昆催促他:“讲啊!”
周聪说:“向阳叔叔被收进去了,明天见报。”
“他什么事?”秉昆愣了片刻,才问出话来。坏消息与他哥哥、姐夫无关,尽管受到了很大震撼,他却放松了不少。
周聪说:“明天与曾珊的事一并见报,曾珊通过她的公司骗了一亿多元贷款,转移到国外去了。向阳叔叔不但是知情人,还参与了具体运作,这事涉及几个银行的头头脑脑,都得到了好处。接下来还会查出什么犯罪事实,目前就没人知道了。”
“太晚了,不说了。爸对这些事没什么可说的,你也早点儿睡吧。”周秉昆刚站起来,儿子的一句话又让他坐下了。
周聪说:“朋友私下告诉我,省市纪委收到了不少揭发我大伯的信,有匿名的,也有署名的。”
“不少……是多少?”
“朋友的原话是——雪片似的。”
“雪片似的?”
“朋友是这么告诉我的。”
“烟。”
当他深吸一口烟时,周聪又说:“揭发我大伯的人中,也有德宝叔叔。”一口烟憋在嗓子眼那儿,秉昆被呛得剧烈咳嗽,喝下周聪递过去的半杯水才止住。
他脸色有些青紫地瞪着儿子。
“他署名了,揭发我大伯利用职权分给国庆叔叔、赶超叔叔和进步叔叔家房子的事。”儿子一副无奈的表情。
“胡说!”他吼了起来。
“信不信由你。”儿子耸了耸肩。
“我不信!也不许你信!你……去睡吧!”
“你呢?”
“我想自己待会儿。”
“我也想再坐会儿。”
“我……我要出去走走。”
“我也要出去走走。”
子夜时分,父子俩缓缓走在新区的人行道上,像一对巡夜人。仲夏时节的新区花儿绚烂,四处绿化,宜人美好。路灯光让那些花儿颜色变了,看起来感觉像隔着一层淡蓝玻璃。住一楼的人家都有小院,他们在小院里栽种了各种花。许多二楼以上人家的阳台,同样摆放着自己喜欢的盆花。搬迁到新区的居民主要是底层人家,但居住状况和环境一改善,人类亲近自然、喜欢花草的天性就重新焕发出来。不久,另一种天性也暴露无遗,那便是侵占公共空间、私搭乱建现象层出不穷,一度失控。差不多所有住一层的人家都企图将小院建成房间,将小区公共人行道占为院子。有那住高层的人家,将阳台建成房间后,居然再凌空接出阳台来,看上去险象环生,人从下边经过时提心吊胆。
听说施工过程中,还发生过摔伤人的事件。周秉义坚定不移进行整治处理,劝阻不成,就在执法部门配合下亲自带人强行拆除,对严重妨碍公务者该抓便抓,该判则判,表现出了绝不妥协、敢于担当的领导风范。那一时期,他成了不少人的公敌。然而,私搭乱建之风毕竟被他刹住了,否则新区的环境不可能像现在这么干净整齐。他所做的另一件遭人骂的事,便是修建了几处停车场。这本是对家家户户有益的事,一旦收费似乎就变味儿。尽管比全市任何停车场的收费标准都要低,很多人家却认为最好允许他们就在家门口的马路边安装地锁,一分钱不花就可以占有车位。不允许他们那样做,自然就不是好人。周秉义率领执法人员强拆地锁时,他的公车在停车场被划得一塌糊涂,车窗也被砸了。即便如此,新区几块巨大公告牌上的新区管理条例,也越来越不容轻视了。
一位有闲心的居民统计过,夏季的新区已开放着二三十种花了。
周秉昆父子闻到了一阵花香。
为了舒缓一下自己和父亲压抑的心情,周聪没话找话地问:“爸,是夜来香的香味儿吧?”
“不是。”
“那是什么花的香味儿?”
“我也闻不出来,反正不是夜来香的香味儿。”
“爸,回去吧。”
“要回去你自己回去,我想再走走。”
父子俩正这么边走边说,在人行道拐角处遇到了两名保安,还牵条大狼狗。两名保安是周家面食店的常客,连那条大狼狗也认识周秉昆。保安奇怪周秉昆父子为什么半夜三更出现在街上,秉昆解释说自己最近失眠,所以让儿子陪着出来走走。互相聊了几句可聊可不聊的话,一名保安离开时说:“凡事得想开点儿,心中要是没鬼,那就不怕半夜鬼敲门。”
望着两名保安的背影,周聪小声骂了句:“妈的,说的什么屁话!”秉昆瞪着儿子训道:“你干吗骂人家呢?人家说得不对啊?”
说完,他径自又往前走。
组建新区保安队,也是一件让周秉义挨骂的事。家家户户都需要居住环境安全,但如果每户每月交二十元钱,一半左右的人家就强烈反对了,他们甚至嚷嚷起来——
“不是有派出所吗?还组织什么保安队?”
“我们住得不安全,那是派出所失职!”
“保证我们的安全是政府应尽的责任,组建保安队该由政府出钱!”
“谁爱交谁交,反正我家坚决不交,我家才不需要保安队来保障安全!”
他们并不这么想:有十余万户居民的新区,地处城乡接合部,仅有派出所肯定难以保障所有人安全3如果实行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一百二十余人的保安队人数并不算多3还要有宿舍、食堂,要发工资,要上“三险”,要经常进行培训,费用也低不了。
许多新区居民认为,每户每月二十元,一年就是二百四十元。二百四十元能买不少吃的啊!直至真的发生了几起入室抢劫案件,有保安队队员为了保卫居民的人身安全受了重伤,愿意缴纳保安费的人家才多了起来,但仍有几百户人家还是坚决不缴。实际上,管理规定中也说,家庭困难的人家可以免费,而那几百户人家绝非困难户。那些人甚至觉得,没人能把自己怎么样,反而自鸣得意,趾高气扬。
周秉昆一边走,一边想新区的那些人和事,对哥哥周秉义当时一心要将新区建成老百姓美好家园的想法既感动又同情。他认为哥哥对基层群众还是太不了解了,一些老百姓是根本不愿为家门外的事花一分钱的。他们只要自己家好就行了,对于什么家园不家园的并无要求。如果你想要说服他们,让他们为自己并无要求的事情花钱,他们就会打心眼里讨厌你。他们为了自家感觉良好而损害集体家园环境时,最喜欢的就是那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不负责任的所谓管理者。倘若海选一位基层领导,他们甚至乐于将选票投给这位不负责任的管理者,而不是周秉义那样凡事较真的人。
周秉昆在一户人家的小院前站住了——那是春燕父母家。拆迁时,春燕妈对他说:“我和春燕爸年纪大了,不想乘电梯上下楼,没乘过那东西,听说常夹住老人孩子,心里害怕。请你跟你哥打一声招呼,我们得住一楼。”
秉昆转告了秉义。
秉义说:“可以理解,应该照顾,没问题。”
几天后,春燕妈又对他说:“我和春燕爸都希望院子再大点儿,让你哥一定费心啊!”
秉昆也转告了秉义。
秉义说:“这有点儿难,院子大的单元全被先搬来的人家相中了,我尽量调调看吧。”
春燕妈第三次找他,提出的要求是:“春燕她二姐跟我们老两口住一起,不给她二姐一套房子可不行!秉昆,你告诉你哥,不满足我家这个要求,我们可要耍赖不搬,看他拿我们怎么办。谁叫咱们两家两代人有四五十年的交情呢!”
秉昆本不愿再转告哥哥,在春燕的过问和郑娟的相劝之下,还是转告了。
秉义苦笑道:“春燕她二姐家的户口不在光字片呀,这要求过分了,我太没把握啊!”
最终,春燕妈家搬到了这一单元里。那幢楼最靠边,那一单元又是那幢楼最边上的单元——不但窗前有小院,楼侧也有两米多宽的一溜地,被美观的铁栅栏一并围着。在新区,数那样的单元小院大,房间面积也大。春燕她二姐则另外分到了一居室。欞魊尛裞
然而,春燕妈每次见着秉昆时都嘟嘟嚷嚷,颇有微词,显然对秉义并不满意。秉昆只好赔着笑脸,替哥哥秉义受过。
“百年不遇的一次机会,好不容易活着的时候盼到了,你哥又大权在握,他究竟有什么为难的,非不分给春燕二姐一套两居室?”春燕妈照
例要说这么几句话。
秉昆每次都只能说:“是他不对,他不对。”
春燕妈家的院子里有花,还栽了葡萄,架上的葡萄快熟了,变紫了。秉昆想那一定是德宝侍弄的,春燕和她父母她二姐谁也搭不成那么好的葡萄架。他联想到了儿子周聪带回来的情况,假如曹德宝揭发周秉义的事是真的,那么他今后再也不会从这条街上走了。他无法接受那样的现实。
周聪问:“爸,这是谁家?”
他说:“不知道。”
周聪又问:“那你站这儿干什么?”
他说广想点儿事。”
周聪说:“爸,咱们还是回家吧。”
他说:“行啊,回吧。”
在回家的路上,他流泪了。
“雪片似的”的说法未免夸张,但确实有不少揭发周秉义的信件,经由各种渠道集中到中纪委在本市的工作点。知情人透露,二三百封肯定是有的,其中大部分揭发者是新区的人,少部分是周秉义当过市委书记那个市的人。此外,还有极个别形形色色的人揭发鸡毛蒜皮的事,有个署名“文化厅一干部”的人揭发周秉义贪污过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后经查明那是复制品,周秉义调离文化厅前上交了。还有几封信看样子是同一个人写的,揭发周秉义对伟大领袖刻骨仇恨,因为每到“文革”多少周年,他必定在报刊上发一篇反思文章。
变化就在转瞬之间,真是人心难测!起初,人们从脏乱差的地方搬到新区后,对周秉义普遍感恩戴德,有些老人见了他双膝一弯就想跪下磕头,甚至有人揮掇着集资在休闲广场为他塑像。如果不是他严厉制止,这事还真有可能做成了。
后来,主要因为拆迁地建起了环境更好的高档商品楼小区,销售火爆,许多人的心理改变了。他们寻思着,原来把我们迁到所谓新区,就是为了占我们住过的地方给富人们建豪华小区!
事实似乎也是这样,周秉义的初心和本意却绝非如此。为了让光字片的居民有个较满意的家,有个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必须找到一大笔资金,只有与开发商置换,让对方有钱赚。
初心和结果,有时成悖论。抹杀初心,结果就是“阴谋”的最好证明。
于是,不少拆迁户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后来,他们听说其他地方的拆迁户得到了多少多少补偿款,钱数令他们眼红极了,更觉得自己损失惨重。
当初,周秉义委托的开发商居然没给一分钱的拆迁补偿金!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初,也没有拆迁户索要补偿金。自己原来住的是什么鬼地方破房子啊!盖好了楼房,修好了街道,免费帮着搬家,就已经烧高香了,还好意思要什么补偿金吗?扔的尽是破烂,收废品的都懒得捡。何况他们都清楚,根本就没有那么一笔钱预备着,厚着脸要也是白要,人家不找自己要钱就是天大的幸运。
然而,一旦落入“阴谋”论,他们的心理和逻辑也就完全变了。当初可不是咱们哭着喊着闹着要拆迁,而是周秉义副市长三番五次、花言巧语地设下圈套,骗咱们拆迁的!周秉义是地地道道的小人。
在民间的话语中,“咱们”是特别有号召力的武器,它拥有一种巨大的神力,很容易就将中立者吸引到同一战壕中,像磁铁吸引铁屑那么容易。
“咱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高。当初的动员成了“花言巧语”,方式方法全成了处心积虑设置的“圈套”。
脑子快的人算了一笔账。当初,周秉义能将那么大的事很快运作成功,从他手上过的资金少说有一百多亿!经手这么大的一笔资金,他会守身如玉,不起贪念?这一百多亿里,居然会没有“咱们”一笔补偿金?
可信吗?傻瓜才信!
成立一百二十人的
第十六章[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