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议[2/3页]
城防和红夷大炮来抵销这种优势。
袁崇焕侃侃而谈,建议皇帝一定要派得力大臣清查京营,如果京营精锐不足,可以抽调各镇精兵入驻京师,只要蓟辽京师不失,山东河南无事,则江南湖广闽浙补给和兵员可以源源不断的北上。
和记以下犯上,谋逆不道,必定不得人心,战争持续一年以上,必会有向大明方向倾斜的变化。
袁崇焕的奏折相当的乐观,用词也是铿锵有力,在举朝一片灰暗的时期,袁的奏折给了皇帝极强的信心。
在一边阅看时,皇帝一边频频点头,嘴角也不禁露出一抹微笑。
“朕就说大明不会连一个有担待的臣子也没有,蓟辽总督不愧是朕关注多年的能力,也是忠节之臣!”
当然袁崇焕也表示了对粮荒的担忧,但他建议皇帝一定要充实通州大仓,必要的时候要派重兵驻守,剩下的三百万石粮食就算得不到补偿,也够二十万到三十万人的军队吃上一年,这一年至为关键,关系到大明存亡,粮食乃重中之重,绝对不可以轻忽大意。
崇祯看的至为激赏,甚至禁不住轻轻拍起眼前的御案来。
确实也是如此,不管局面多么困难,对京营兵,守卫皇城的上三卫,身边最亲近的太监们,皇帝仍然给足供给,不管谁在挨饿,京营兵和皇城禁军,东厂,锦衣卫,这些靠的住的臣下一定要保住他们的忠心。
当然皇帝也并不完全明白,他下令发给京营兵的粮食根本就是浪费,营兵说是十几万人,其实在营的不过两三万人,大量的营兵被勋贵之家和太监,还有高品的文武官员占役使用,发给他们的粮食,其实兜了一圈还是到了这些权贵的家里。
而普通的营兵只能领到极少的粮,自己吃勉强够,但家中尚有老小,特别是家口人数多的营兵家庭仍然得不到充足的供给,处于严重的饥饿之中,甚至也是在饿死的边缘。
这种情形下,营兵和禁军的士气当然还是十分低迷。
最后袁崇焕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同时奏明自己将在和议初步答成之时进京陛见,然后就不回山海关或宁远,将在三屯营或蓟州驻节,就近指挥蓟镇的防线。wωω.ξìйgyuTxt.иeΤ
同时袁崇焕建议皇帝暂时敕令登州和天津停止对东江的供给,在东江镇毛文龙亲率劲兵至天津之前,绝不再给他们补充一粒粮食。
“谕内阁!”崇祯几乎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即可用十分威严的语气对王德化道:“转登州并天津各处,即刻停止对东江的补给。”
王德化知道各处对东江的补给早停了,毛文龙向来桀骜不驯,还拱走了袁可立,早就把登州的地方官员得罪的狠了。
天启皇帝在时,知道东江在敌后有用,中枢的态度相当鲜明,登州的官员再难也不能停止对东江的供给,现在已经完全不同,毛文龙一再叫人失望,新君对东江缺乏好感和认同,而且和记的压力已经超过了东虏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和议[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