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十三章 老马识途  唐朝工科生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八十三章 老马识途[1/3页]

  原本“莫瑶”并不过年,不过这几年“莫瑶”和汉人合流,逐渐也开始过年。腊月里也和汉人一样有祭祖,加上祖源一致,每年的新旧交替时节,比武德朝要热闹得多。

  郴州治所郴县往东,过了郴水就是马岭山,此地除了有个“马市”之外,还有一个学堂。

  除了汉家子之外,瑶人也多有把子女送来读书的。

  原本瑶人并没有姓氏,但习惯上已经跟汉人没有区别,也就逐渐形成了自有的姓氏。其中以盘、唐、雷、包围主,往桂水方向,则是沈、赵二姓杂居。

  郴县师专学堂的学生,结业之后的主要去向,是郴州本地的银矿、铜矿还有煤矿。如今私人小矿极多,土老板算账又不行,碰上“湖南土木大使”要代为收取矿税,一个不好就是血本无归。

  所以,账目得做起来,倒也不是说做假账,而是量入为出、积少成多,平素看了看账目不大手大脚,土老板多少也能攒点辛苦钱。

  如果不做官的,郴县师专学堂的学生,也不愁出路。

  至少从原本的出身来看,愿景也绝对不会是做官。贞观朝的官吏遴选,要求相当的高。

  哪怕是在郴县内部竞争,想要搞一个流外官当当,要砸进去的资源,最少是三代人。其中两代人最少要是地头蛇之间联姻,然后第三代就能凭借这个“威望”和人脉,顺利进入体制中。

  只是这样进入体制,也不是“世袭罔替”,运气不好碰上一个厉害一点的县令,想要让自己人攒点家底,抬抬手就能把流外官撸一遍。

  所以但凡能成为累世胥吏的,往往都是地方上的顶级豪强。

  对郴县师专学堂的学生来说,正因为对本地乡土十分了解,所以也没有奢望过能够做官,临老的时候,能够混个书办当当,那就相当的不错。

  只是没曾想,腊月里他们还没有前往给老先生拜访送礼,老先生就先把他们叫到了学堂。m.ζíNgYúΤxT.иεΤ

  “先生,马上就要过年,这叫学生们过来,是有甚么吩咐?”

  有个年长的学生,年纪应该有二十岁,留了二寸长的胡须,头上扎着青布头巾,脚上一双芦鞋也是相当的保暖。

  “都坐,先烤烤火。小乙,你去摊几个饼,给大家垫垫肚子。”

  “哎呀先生,不用不用不用……”

  “先生坐到说话,坐到说话。”

  学生们有三十几个,有的是准备长期求学,有的则是两年速成班,还有的则是半工半读,总之,和正经的官学还是有点差别的。

  能在师专做学堂的负责人,多少肚子里也是有货的。不过房玄龄和张德的要求相当低,《五经正义》在这里没有市场,《音训正本》才是真正的初级教材,虽然比较让人蛋疼就是了。

  “这个呢,老夫之前去了一趟衡阳,后来又去了一趟长沙。这上头呢,教育部给了一笔钱,只要愿意签字去天竺做事的,一个人给一百贯。这是安家费还是甚么费,老夫就不管了,也不拿你们一个铜子。”

  老先生搓着手,学堂里烧了好几个火盆子,三五成群围着烤火,听着老先生说话。

  “天竺很远,万里之外的番邦。就给个一百贯,那肯定是不行的。韶州先生一年也有十几二十贯,还包吃包住,何必作践自己,对不对?不过呢,教育部还给了告身,去了天竺,就算是做官了。”

  “做官—&m

第八十三章 老马识途[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