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79章 包文辅夭葬元城,令狐挺闲说善恶  包公演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79章 包文辅夭葬元城,令狐挺闲说善恶[1/3页]

  再说包拯就任河北路都转运使数月来,除请求迁替于河北虚应故事、趋过懒政之长吏外,又量于河朔累年蓄兵积粟,致帑廪空竭,边需窘迫,岂可坐观其敝而不务救之?——故此,包拯还多次上疏,请求朝廷将沿边州军兵马,除却防守,其余屯驻诸军悉令归营就粮,分屯河朔以南兖、郓、齐、濮、曹、济等诸州。况遇警急实时起发,不旬日可至,也无误时之虑。即使驻守兵马不可全减,缘河朔之民禀性劲悍,生习边鄙之利害,素谙戎虏之情,伪校之南兵绝为精锐。若稍加供给以代其数,群情乐为,用计其费则甚寡,公私两济云云,终未得回复。m.ζíNgYúΤxT.иεΤ

  然而,岂知“天不遂人愿,人不遂人心也。”正当夏日退去,于此金秋时节,包拯那素来体质娇贵的孙儿包文辅,或许不堪秋后肃杀之气侵袭,风虚闹腾多日,竟调治不愈一朝去了。

  今事已如此,不必说莺莺青春芳华,可怜数年间遭夫病亡,子夭殇,顿时悲从中来,泣不可抑,是肝肠寸断。诸陪侍丫鬟一时或惴惴不安,张皇失措;或按纳不住,哽哽咽咽,忙不迭地奔告夫人董氏。董氏闻讯哀痛不支,头目眩晕险些站立不住,幸而小玥及时搀扶才不致跌倒。遂缓过神志,强忍心中悲痛,急急的前去媳妇房帷,顾不及看顾已咽气之孙儿,经小玥帮衬着将莺莺扶出房帷来,径直步入包颖闺房。见此,包颖忙起身让娘亲与嫂子坐于床榻,虽一样难掩悲戚之情,却故作坚强,欲绥慰娘亲与嫂子莺莺,然终究无以言词。不时,妹妹包蕙也情难自抑,于丫鬟一路尾随下,来到姐姐闺房,直接依偎姐姐包颖,咽咽而泣。这使闺房氛围愈加沉闷、沮丧,诸女眷心绪难平,互相咳声叹气,邑邑落泪。就是小玥并在场丫鬟都不禁悒悒怏怏,跟着淌眼抹泪而已。

  亦不必说包拯当时起床未久,洗漱毕,适值于厅房说话,与董氏忧心着孙儿病势,即闻得此情,不觉身心交瘁,乏乏的跌坐椅子上。进而,心切切是欲哭无泪,呕心抽肠;思凄凄是黯然魂销,百念皆灰,但终归无济于事。包拯闷闷的枯坐良久,于是强压心头哀伤,勉力镇定心神,忙吩咐包兴等家人前去媳妇房帷,将孙儿尸身移出,又派人出城去选定埋葬之地罢了。

  更不必说艾虎、欧阳春早起听闻,不由得忽忽的神采颓落,惘若有失;郁郁的暗自神伤,惋叹不已。夫妻二人赶忙前去见包大人,欧阳春随后转入包颖闺房,有心宽慰董氏与崔莺莺,却只能相对吁气一番,心中怅怅,并无过多话语。艾虎自是陪同包拯,襄助包兴等将小儿尸身收殓停当,移出房院载上马车,众人登车马直出西城门。——缘城西有兴化寺,此寺始建于前唐中叶,遭浊世曾有败毁,几经缮修,今殿堂高耸,宏伟壮阔;寺内僧众过百,晨钟暮鼓,香火旺盛;寺外毗邻运河,古木参天,旷野无垠。当包拯、艾虎、包兴一行至兴化寺,会面住持空明,监寺空境诸僧人,施以钱财,商议作了些功果,就借寺外寒林僻野间,择地将包文辅尸身埋葬之了事。

  只说临近当日黄昏,包拯、艾虎、包兴等自兴化寺归转未久,有大名

第79章 包文辅夭葬元城,令狐挺闲说善恶[1/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