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  重生之抗战悍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2/3页]

  而取得歼灭第七兵团实现淮海战役第一个目标。

  正像辽沈战役把战矛头指向锦州一样毛泽d在淮海战场把战目标始终指向了第七兵团。通过打击歼灭第七兵团调动和牵制国军主力部队掌握淮海战场的主动权。同时毛泽d的作战指示明确而坚定具体而周密使得前线指挥员能够迅作出连续作战的反映。

  毛泽d的这一招的确厉害简直难坏了“笨将”刘经扶。他一直弄不清解放军是要直取徐州还是围歼黄百韬兵团所以也就一直不敢倾力援救黄兵团左右为难。

  济南失守后国军徐州防线已经完全暴露在华东野战军的攻击矛头之下国民政府军政各方面从上至下都在猜测:解放军下一个打击目标将指向哪里?

  济南解放后华东地区的形势也生了重大的变化。华东野战军在粟y率领下解放了山东大部华东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华东野战军大部集结在徐州、济南间的津浦路的两侧休整准备更大规模的作战;中原野战军主力则在刘、陈、邓率领下集结于河南禹城、湖北襄成、叶县等地两大野战军约6o万人背靠着华东、华北两大解放区随时可以直下淮海夺取徐州对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心脏——都南京构成严重的威胁。

  对此国军统帅部也十分害怕判断华东、中原两野战军下一步将向陇海线以南的徐州地区动大规模的进攻。根据这一判断蒋总统命令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健生率第3、12兵团向豫西解放区动进攻以牵制中原野战军阻止中野东进与华野会合;华东“剿总”总司令刘经扶指挥徐州附近的第2、6、7、13兵团以及第一、三、四、九绥靖区的部队在徐州地区加强防务随时阻止我华东野战军由鲁西南或鲁南南下。

  9月25日蒋总统在南京黄埔路的官邸召集国防部长何敬之、参谋总长顾墨三以及陆、海、空、联勤的总司令召开紧急会议寻求新的作战方略。

  一开始蒋总统就向陆海空联勤四位总司令询问了徐州的战备情况这几个司令官对徐州的防务缺乏信心一致认为徐州储粮少补给不便大军难以在徐州持久作战。

  忧心忡仲的蒋总统把头转向参谋总长顾墨三问道:“墨三你看呢徐州能不能守?”

  顾墨三正了正身子神态严肃地回答道:“委座依属下之见徐州易攻难守且离南京道长路远兵员粮弹补充很困难兵力调动惟靠徐蚌线一旦该线被截断就会陷于重围且徐州乃古彭城所在地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就是败于此地。此地不可守。”

  顾墨三的话让蒋总统不寒而栗素来迷信的蒋总统对此十分顾忌他沉默不g了。

  这时何敬之壮着胆子说道:“委座据总长所说徐州是不能守我看不如早做退守淮河的大计。”

  蒋总统轻轻地嗯了一声沉思良久才开口说道:“徐州难守也不能守那我们就退守淮河退守淮河来确保南京外围。如果陈部南下我们在淮河与他决战。至于连云港、海州嘛李司令官抓紧抢粮在海州坚守要刘经扶做退守淮河的准备一定要在11月上旬完成退守淮河的计划。”

  蒋总统决定采取以攻为守确保津浦路、陇海路和平汉路这个双十字架阻止中原和华东野战军会合的作战方针。

  做出决定后蒋总统心中又感到不踏实。事实上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徐州他很不甘心且放弃徐州会震动很大美国可能会因此对他失望。

  思之再三第二天蒋总统又改变了主意他觉得先要搞清楚华东野战军的行动意图然后才能做出决断。于是他命令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和国防部二厅(情报)厅长侯腾立即派出大量间谍深人山东解放区以便弄清粟y下一步的行动意图。

  接到蒋总统的命令后刘斐和侯腾立即派出1oo多名特工携带1o4部电台前往山东解放区。结果只有四部电台在教会的掩护下得以进入解放区其他都落网了。而进去的四部电台也困于解放军区人民群众监督很紧不出任何情报。

  当刘斐将这一情况向蒋总统汇报后蒋总统气得破口大骂:“娘希匹!你们这群废物共军对我们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你们却对敌方知之甚少前方的指挥部报来的情况又多是虚假的对敌人的行动知道得太少。我命令你立即给我搞清楚粟y部的企图。”

  9月底时徐州剿总的副总司令杜光亭认为要打开国军到处挨打被消灭的危局必须争取主动先制人。于是他拟了一个“对山东g军攻击计划”设想集中徐州部队的主力乘解放军二野、三野东西分离之际先行击灭三野的一部分以振奋国军久已低落的士气。

  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情况判断甲、双方兵力1.解放军方面:三野所属十六个纵队二野所属七个纵队加上华东、中原军区及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共约6o余万人。2.国军方面:经过两年多的作战总兵力已有极大的消耗士气低落。在徐州、蚌埠一带有三个绥靖区的五个军(第九绥靖区之四十四军第三绥靖区之五十九军、七十七军第四绥靖区之五十五军、六十八军)还有四个兵团的十二个半军(第二兵团所部三个半军:五军、七十军、七十四军、十二军之一师及米文和师;七兵团所部之四个军:二十五军、六十三军、六十四军、一百军;十三兵团所部两个军:八军、九军;十六兵团所部三个军:四十一军、四十七军、九十九军)牵制二野之十二兵团所部有五个军(十军、十四军、十八军、八十五军、新二十军)及直属部队有七十二军一零七军一一五军(由安阳空运徐州后编十三兵团)以及交警总队、炮兵、工兵、通讯、辎重、战车等。以上共计25个军接近8o万人左右(蚌埠、安徽、苏北第一绥靖区等部队及华中其他部队未列入)。

  由以上双方兵力可以看出解放军数量上在徐州方面少于国军装备也劣于国军特别是炮火少飞机、坦克没有。

  但是解放军的手榴弹、迫击炮则与国军相等局部使用上又极机动灵活往往集中兵力火力消灭国军后即脱离战场实行整补。如果国军能够争取主动先制人在二野未来得及东来以前先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击破三野之一部即可以振奋士气。

  解放军方面自1948年7月初豫东攻势结束后二野主力在豫西整补三野主力在鲁中及鲁西南兖州、济宁以北地区整补并于9月24日攻陷济南此时尚无动攻势的行动在解放区并无防御阵地及据点工事。但据谍报称:在解放区内已有不少目标是徐州主要将领的口号标g。国军预料再过二十天或一月之后解放军势将动攻势。

  国军方面自1948年7月初区寿年兵团在豫东被吃掉后国军主力已集中于徐州、商邱、新安镇、海州、台儿庄、枣庄、韩庄间地区一部在郑州防守华中之机动兵团集结于遂平、驻马店附近。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整补虽然这时济南失陷而徐州方面的国军并未来得及参加战斗仍然保有充沛的力量。在徐州附近并设有坚固据点工事不怕解放军少数部队扰乱攻击。

  综合以上情况判断国军如主动攻击有可能抓住解放军一部而消灭之。即或不能亦可收复若干城市振奋舆论激励士气。万一态势不利亦可以主动进退较之消极困守有利得多。

  计划的方针是在二、三两野战军东西分离之际集结主力寻求三野之一部一举击灭进而击破其主力达到收复泰安、济南之目的。以华中国军之主力在豫西方面牵制二野以徐州国军之主力向三野主动攻击。

  华中国军以主力多方牵制二野阻止其东进但不与其作真面目的作战。徐州国军应以一个绥靖区守备徐州既设工事;以一个绥靖区担任徐、蚌间护路并不断对铁路两侧进行扫荡确保津浦路的安全;另以一个绥靖区为总预备队。徐州前进指挥部指挥四个兵团以迅奇袭之战法包围三野之一部而歼灭之进而击破其主力一举收复泰安、济南。置攻击重点于左侧方(约三个兵团)。

  计划的作战指导要领是对华中方面如二野绕道东进应适时选择捷径迎头痛击将其阻止于平汉路以西地区;如二野已越平汉路东进威胁徐州则应日夜尾追之协同徐州国军将二野包围于徐州以西地区而击破之。对徐州方面如已在衮州、济宁、大汶口间捕捉三野之一部应迅包围歼灭不可旷日持久与之对峙坐失良机。如对方避免决战第一步应将之压迫于东平、大汶口以北及泗水以东地区不再深入。第二步作战计划即实行“钓鱼”战法(即以一个最坚强的军选择一最适宜坚守的据点留足粮弹独立固守主力骤然撤退诱惑三野来攻受挫后再由外线包围击破之)。如在国军攻击期间二野已东进威胁徐州即以有力之一部依据韩、枣既设阵地及东平湖、南阳湖间的运河沿岸占领狙击阵地阻止三野南下及西进以主力回师协同华中国军将二野包围于徐州以西地区击灭之。如二野企图通过微山湖向济宁、兖州增援威胁国军进攻部队侧背(判断此公算较大但也可能向别的方向)国军的进攻部队应依据东平湖、南阳湖间之运河沿岸阻击二野并迅击破三野之一部再回师击破二野。如二、三野汇合东西夹攻徐州攻击军右翼兵团以内线作战转运于徐州加强徐州防务右翼各兵团即协同华中国军击破二野后再集中主力击破三野。

  这一计划拟定后徐州“剿总”总司令刘经扶及其参谋长李树正原则上同意对解放军采取主动攻击但他们认为这个计划使用的兵力过多使总部控制部队太少怕徐州出意外同时他们对于使用原西北军系统的冯治安第三绥靖区所部守徐州不放心。经过双方激烈的争论最后刘总司令勉强同意并决定以十三兵团守备徐州调出冯治安的三绥靖区部队参加攻击。计划决定后刘总司令即令嫡系十三兵团的一部强迫接替冯治安部徐州的防务立即引起冯部的怀疑和不满。

  为了这个计划他专门致电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健生请求他率部进击豫西牵制中原野战军。白健生对杜光亭提出来的这个计划很赞同他满口答应配合行动。白健生的支持使得杜光亭信心百倍十分得意。ιΙйGyuτΧT.Йet

  杜光亭来到南京时正赶上蒋总统飞往北平指挥华北方面的作战。

  1o月2日杜光亭急匆匆赶到北平请示蒋总统。此时正在救援锦州组织东进、西进两个兵团东西对进的蒋总统正在为东北作战不利而焦虑不安一见到杜就直截了当地问:“南京方面来电说你找我有事?”

  杜光亭正襟危坐毕恭毕敬答道:“我听说校长要放弃徐州所以来求见您向您陈述坚守徐州的计划。”

  “光亭你认为可以守徐州?”蒋总统问道。

  “校长徐州乃中原重镇不守乃是重大失策。徐州不仅要守而且要积极地守。我认为要守住徐州必须主动出击只有主动出击才能阻止共军的进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2/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