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  重生之抗战悍将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3/3页]

  攻才能守住徐州。”杜光亭有些激动地说。

  “光亭我也没有放弃徐州的意思嘛只是我还没有做出防守徐州的计划。”蒋总统搪塞道。

  杜光亭见状立即从包中抽出一叠材料递给蒋总统:“校长这是我考虑的通过出击来防守徐州的计划请校长指教!”

  蒋总统从杜光亭手中接过材料看也没看就放在一边说:“待研究后再说。”

  第二天蒋总统召见杜光亭对杜说:“我考虑了很久徐州的事情可以照你的计划实施你回去同顾总长商量着办。”

  杜光亭拿着蒋总统的亲笔批示飞回南京找到顾总长。顾总长看到蒋总统的亲笔批示显得有些踌躇不安他一再问杜光亭:“动进攻有把握吗?”

  杜光亭很自信地说:“关键在于华中的第12兵团是否能将刘邓部牵制住。如果能牵制住的话徐州方面打陈部各纵队是有把握的。”

  “万一刘部窜了过来怎么办?”顾墨三还是不放心。

  杜光亭打保票说:“我们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法即将主力集中形成一个圆形态势使敌人钻不了空子吃不掉部队敌人也是奈何不了我们的。”WWw.lΙnGㄚùTχτ.nét

  经杜光亭的再三鼓噪向来没有什么主见耳根子又软的顾墨三心有所动答复说:“这样的稳扎稳打是可行的等我同白健生商量后再告诉你。”

  过了两天顾墨三对杜光亭说:“白健生同意你的计划你去徐州照计划实施就是了。”

  杜光亭遂返回徐州加紧部署他先让第六兵团离开郑州向徐州方向移动以加强徐州方面的力量准备出击华东野战军。遗防交第十二绥靖区的第4o军接替。随后他请华中“剿总”白健生派第12兵团、第13兵团向豫西解放区进攻以钳制中原野战军。

  1o月15日在杜光亭的要求下第2兵团开始向北移动杜光亭本人也收拾行装要离开徐州去前线亲自指挥徐州“剿总”属下邱、孙、李、黄四个兵团向华东野战军动进攻。可是这个计划尚未实行就胎死腹内了。

  就在这时东北野战军攻占了锦州全城并歼灭了锦州守军。东北国军全军撤向关内的陆上通道被完全关闭。东北战场形势十分紧张而卫俊如总司令又不听话蒋总统十分恼火顾不得中原战场而带着杜光亭赶赴东北挽救危局任命杜光亭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全权指挥东北各军。随着杜光亭被调走他的所谓“出击华野”的计划也就随之夭折了。

  徐州方面的国军此后一连21天时间一直停止于原来状态未动。

  1o月24日南京国民政府国防部致电徐州刘总司令命其加强陇海路商丘至海州段津浦路临城至蚌埠段的防御以及徐州、蚌埠、淮阴等据点的防御工事要求以“攻势防御”“巩固徐州而确保之”。

  但是徐州的刘总司令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能够胜任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官。在他的指挥下徐州方面国军可以说是毫无动作。徐州的国军在经过整补以后停止于柳河、商丘、徐州、海州、峄县、临城、贾汪及宿县间陇海路两侧地区明知解放军一旦动攻势即束手无策。

  打乎?守乎?退乎?徐州方面议论纷纷毫无决策。

  而华中白健生在这期间曾为配合徐州国军对三野的攻击向豫西动一次“扫荡”从平汉线上分三路出动直扑解放军伏牛山后方基地。白健生亲自到信阳指挥有一种势在必得的架势。接着白健生指挥部下两个兵团意图在河南、湖北交界地区围歼解放军二野下属二纵、六纵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结果也无功而返。

  1o月3o日坐镇北平的蒋总统见东北廖建楚兵团已经完蛋沈阳地区的形势已甚混乱危在旦夕即慌忙飞返南京急匆匆的*拟了一个“徐蚌会战计划”。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方针国军以集中兵力于蚌埠附近击破解放军攻势完成“戡乱建国”之目的着将徐州“剿总”所属各兵团及绥靖区各部队主力移至淮河南岸蚌埠东西地区(包括临淮关、怀远、3台间地区)占领阵地以攻势防御击退对方之攻击相机转为攻势予以歼灭。

  (二)任务及行动1.以某兵团之一部守备徐州、贾汪掩护主力转移。

  2.各部队行动:(1)新安镇附近之第七兵团经五河、临淮关附近转进。(2)徐州附近之十三兵团、第三绥靖区经褚兰、固镇向蚌埠转进。(3)徐州以西黄口、虞城附近之第二兵团经涡阳向怀远附近转进。(4)柳河、商丘附近之十六兵团及第四绥靖区经蒙城向海河街、3台间地区转进。(5)总部及直属部队经津浦路向蚌埠转进。

  3.各部队到达目的地后应迅占领阵地构筑工事。

  (三)指导要领1.各部队在行动期间自派警戒搜索掩护主力安全撤退。

  如遇小部队袭击应迅击破继续向目的地转进。

  2.如遇解放军大部队来犯则以一部牵制其主力迅向目的地转进。

  3.徐州、贾汪守备部队在主力转进期间如遇攻击应利用既设工事努力抵抗争取时间待主力脱离威胁后再行撤退。如国军主力撤退后对方尚无攻击行动仍应继续守备并确保徐蚌间铁路交通。

  蒋总统的这一部署被当时的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德邻评论为完全是蒋总统为其一己私利排斥异己所造成的后果。

  李德邻说:“为指挥这一方面的战事蒋先生曾于三十七春初召开战略会议决定白健生兼任华中剿匪司令长官驻节武汉与徐州形成犄角之势。我闻此讯息后即向蒋先生建议将黄淮平原划成一个战区由白氏统一指挥。因为在战略上说黄淮平原西至潼关、宜昌东达滨海岸本是一个地理单位;更有陇海、平汉、津浦三铁路纵横构成一交通网调遣部队和指挥作战均极方便。无奈蒋先生不接受这一建议。他硬要把这个战略单位分裂为‘华中’、‘华东’两个剿匪总指挥部。此种分割已铸成大错而以刘经扶担任更重要的华东剿匪总司令长官尤非其选。”

  的确蒋总统在淮海战场的战略部署和用人选将上用错了心思。1948年春李德邻违背蒋总统的意旨通过竞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副总统。蒋总统对于桂系势力的壮大深感不安为了调开李德邻和白健生二人他削了白健生国防部长的职务让其担任华中“剿总”司令将其调往武汉而将懵懵懂懂却是嫡系出身的刘经扶放在了华东“剿总”司令的重要位置上。这也难怪李德邻要对蒋总统这种不以大局着眼任人唯私的做法感到极其不满了。

  白健生当然也对蒋总统的调任极为愤慨一有机会就弄出颜色给蒋介石看看。当1948年1o月解放军把决战矛头指向徐州徐州形势吃紧时国防部长何敬之向蒋总统提出由白健生统一指挥华中、华东两大国军重兵集团出任中原“剿总”司令。一来白健生外号“小诸葛”是个擅战之才二来利用白健生爱戴高帽的性格一个中原“剿总”司令头衔换一个卖命的“小诸葛”。白健生到了南京一进国防部往日那些不给好脸色的人全都围住他极尽恭维之能事如此3光下白健生立刻倾囊相授提出了对于中原决战的两点计划:

  1徐州主力收缩到津蒲路两侧伺机而动逐步退往淮河再寻机决战。

  2按“守江必守淮”的原则徐州主力撤至淮河一线确保京、沪、杭地区。

  同时提出不仅蒋总统要求增援的土木系12兵团而且14兵团桂系的张金第3兵团都准备开拔增援徐蚌战场让中原决战的国军仅机动兵力就达到一百万。

  “徐州主力收缩到津蒲路两侧伺机而动逐步退往淮河再寻机决战”这就是后来徐蚌会战时国军所采取的计划。可偏偏碰到个徐州“剿总”刘总司令当时国军流传“徐州是南京门户定要派一虎将守门就算没虎将也要派个狗看门谁知派个猪这下大门肯定不保了。”本来是把数个兵团集中到津蒲路一线的结果临阵部署被刘总司令改成了集合到徐州和蚌埠两地主动让出了津蒲路这条生命线结果几十万军队被分为数个集团走也走不了打也打不了。

  谁知没过几天白健生迅回到武汉不仅不出任中原“剿总”司令一职14兵团和第3兵团不能东进就连12兵团也想扣着不放。原因就是派系倾轧桂系三巨头之一的元老黄中将听说白健生到了南京立刻从上海赶到南京向黄中将力呈蒋桂矛盾之重要性认为这次中原决战不仅不能支援老蒋相反要拆台散伙让老蒋和共军血拼。大战在即国军内部派系倾轧焉能不败?共军合华中、华东两路大军而国军则是分华中、华东两路人马各自为政。

  对于淮海前线的国军高级将领李德邻也有一番比较贴切的评论。他说:“此时驻防徐州的为中央嫡系部队的精华约三十余万人全系美式配备的机械化部队由第二兵团邱司令指挥。黄兵团则驻于徐州东约五十余华里陇海东段的曹八集和碾庄一带以为犄角。杜和邱在徐州的战略是采取严阵以待的方式杜、邱二人皆是‘天子门生’志大言夸骄纵不堪。东北、华北一连串的失败并未动摇他们的骄傲和可怕的自信。他们仍然认为g军不堪一击。眼见g军六十余万自四方向徐州合围杜、邱二人却守株待兔希望g军在徐州四郊平原猛烈围攻好让中央的机械化部队充分挥效能。”

  就这样淮海战役还未打蒋总统就已经内外交困战略决策不定指挥系统不力调动不灵。最后好不容易逐步集中了号称8o万兵力摆出一副在徐蚌地区与解放军决战的架势以期求孤注一掷的胜利。

  其实在此前的时候南京国防部作战厅曾由国防部何部长召集会议提出“守江必守淮”的方针。但对于守淮有两种不同的方案:第一案徐州“剿总”除以一至两个军坚守徐州据点外将所有陇海路上的城市放弃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兵力于徐州、蚌埠间津浦路两侧地区作攻势防御与解放军决战;第二案是退守淮河南岸凭河川防御待解放军攻击顿挫时机动转移攻势击破解放军。

  假如照国防部第一案决定的话则自徐州到蚌埠间二百多公里的铁路两侧摆了数十万大军既弃置徐州既设永久工事而不守(徐州那样庞大纵深的据点工事只留一二个军几等于不守)又将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毫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到处挨打的态势。

  如果采取第二个方案倒是可以通过主动的后撤退守集中主力部队缩短防御正面有可能实现大纵深的弹性防御作战。这点也是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巴大维的观点,也是会战总原则。但是因为第二个方案是由作战部的郭刘两位厅长大力主张引起了与两人所在派系素有旧怨的国防部何部长的不满先就以国军无法承受放弃徐州放弃中原的政治后果的理由而否定了。结果国防部在上报的时候就只上报了第一个方案第二个方案就不了了之。

  就是这个出奇的方案蒋总统亦未照它的计划及时实施。

第三百五十五章 烽火(七)[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