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2章 朝廷罢里正衙前,包拯息改嫁讼事  包公演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92章 朝廷罢里正衙前,包拯息改嫁讼事[3/3页]

  于庆历八年,因父卒去职,后入朝任职直史馆二年,于前岁擢任知制诰。其继韩绛所议,亦极论里正衙前之弊曰:

  “臣尝为福建路转运使,见一县之中,所差里正衙前有三四年或五七年轮差一次者,一百贯至十贯,皆入十分重难。望务裁损力役,免民冻馁,请只以产钱多少定役重轻云云。”

  但是,仁宗为博访利害,集议裁决,以避免偏颇之失,乃命韩绛、蔡襄与三司置司参定。更遣尚书都官员外郎吴几复——字辨叔,汝州梁县人,前往江东;殿中丞蔡亶——字诚之,莱州胶水人,前往江西,与本路长吏、转运使相议可否,盖皆请行五则法。

  就此,经韩琦、包拯、韩绛、蔡襄等官员,并诸路长吏、转运使相继奏请下,于孟夏中,总算下令三司颁行,罢里正衙前,只派差乡户衙前,实施五则法。其法虽逐路小有不同,然大率得免里正衙前之役,自此民稍休息。

  至于周以立诉状,欲接回母亲一事,并非卫思贤不近人情焉。其与亡妻早年仅抚育二女,长女几年前已嫁为他人妇,次女年方十六岁,尚待字闺中。今卫思贤与房氏育得一子,取名卫澍,才出生二月余,怎愿幼儿与母骨肉分离,商量无果,互相闹得不欢而散。然周以立未遂己愿,乃不肯甘休,遽诉状至县衙。遇新任合肥知县夏噩——字公酉,越州山阴人。其庆历六年举进士第,初授明州观察推官,历安化县丞,湖阳知县,于今岁春调知合肥县。

  当夏知县见周以立所诉情由,量其母再嫁既成事实,岂有苍黄翻覆,无故退婚接母之理,终不得轸恤相待。夏知县又视盛夏时节,此等民事争讼有违法令,本不应受理。——依据大宋“务限法”制度,为避免因诉讼影响农事,除重大犯罪外,涉及田宅,婚姻,债务诸民事诉讼,夏、秋二季官府概不受理。

  因此,夏知县非但不准周以立诉求,更将其杖责二十,撵出公堂。这周以立心有不甘,进而申诉至州府,今使包拯面对此情,思忖不过钱财作怪耳。次日,命人至段寨镇将卫思贤、房氏,又周以立妻吕月娥传唤来州府。就于后堂照面得诸人,视房氏还怀抱着婴孺卫澍,待邀请落坐定,包拯注目周以立夫妻,言道:

  “今汝母既已再嫁卫思贤,卫员外亦可谓汝之继父。何况今汝母与其生育一子,此卫澍虽卫门之子,却与汝一母兄弟,汝忍心使弟自幼与母分离乎?”

  经包拯晓之以理,言简意该的劝诫,加上卫思贤言自有万金之家,已过知命之龄生养一子,感念房氏恩德,愿意捐三百金与之前子,亦不为多。即于包拯等州府官吏见证下,写关书一扇,分三百金之产业与周以立收执。最终使周以立拜认卫思贤为继父,彼此捐弃前嫌,言归于好。包拯量周以立此前已遭夏知县责罚,无意再追究其过,卫、周诸人皆拜谢而去。

靈魊尛説

第92章 朝廷罢里正衙前,包拯息改嫁讼事[3/3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